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观察:中国古毯展览会在甘肃拉开帷幕

时间:2014年01月14日来源:中国家纺网作者:

中国古毯展览会在甘肃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块风格迥异、品相俱佳的古董地毯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

        在当下火热的收藏界,古毯显然是一种冷门的藏品,然而事实上,上百年的古董手工地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青睐。1月9日,由甘肃收藏协会黄河文化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古毯展览会在甘肃画院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块风格迥异、品相俱佳的古董地毯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业内人士表示,古董地毯收藏近年来越来越热,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手工地毯本身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民俗文化价值更甚于其艺术价值。

  类似古毯专题展览在国内很少见

  中国古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古董地毯(上百年的老旧地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另一类是仿古地毯,仿古地毯也是在古董地毯基础上研制编织生产出来的新地毯,新地毯的材质由纯毛和纯丝制成。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块古董地毯,是我省民间收藏家蔡海祯、王选成经过近20年收藏的,风格迥异、品相俱佳,其中既有年代久远,产自十七世纪燕京地区的红褐地毯《芦燕图》,又有二十世纪产自内蒙古包头地区的《八骏图》,更有价值连城的十九世纪产自新疆地区的《百鸟朝王图》等,让众多藏友叹为观止。

  甘肃省收藏协会主席鲍建和告诉记者,如此规模的古毯专题展览,在国内也很少见,古毯融合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及西方文化等为一体,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我省悠久灿烂的古丝绸之路文化。

  古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价值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期的中国古毯已经非常罕见,现存于世的多为明清时代的一些地毯,中国古毯大致可分为五大类:新疆古毯,西藏古毯,包头古毯,宁夏古毯,北京古毯。

  我省着名画家、工艺美术大师今明教授告诉记者,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地毯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等地区传入我国的,但后来在新疆和田出土了一块古毯,证明早在2200年以前,和田栽绒地毯就已诞生,这就证明了地毯不是舶来品,而是地道的中国文化。

  今明教授告诉记者,十八世纪末,机器纺织的地毯就已经在欧洲兴起,如今,纯手工制成的地毯已经少之又少。在古代,这种手工制成的地毯也主要是宫廷或者寺庙在使用,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起这样的地毯的,这种手工地毯既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其本身的防潮、隔寒、保暖等功能是其实用性,而其融合了多种文化因子的图案设计,又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今明教授认为,总体来看,古毯的艺术价值相对一般,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卓越的历史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

  手工古董地毯正濒临消亡,值得重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古毯长期以来不被我国收藏界重视。在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区,由于夏季炎热气候湿润、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古毯不易流传保存,只有在气候高寒干燥的西北地区,如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古毯才得以世代相传。经考古发现,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古毯实物中,最早的为新疆东汉地毯,从现有的地毯实物中可以看出,地毯的生产与编织图案纹样与材料选择,都是和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紧密相连的,因其精致的编织技术和图案的富丽堂皇,成为富贵生活与地位的象征。

  如今已过8旬的今明教授满怀喜悦地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保存良好的古毯,他很高兴,古毯制造不易,保存又必须小心,古毯在当代已是越来越少,再不好好保护,这种手工艺品必将面临消亡。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