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
王桂英,1935年出生,家住滨海经济开发区大家洼街道榆树园子村。2007年,在美国女儿家因无聊开始做虎头鞋,本来是想给外孙做了穿着玩的,没想到却受到了美国华人的欢迎,不少人找她做虎头鞋。回到国内后,更是热心给村里的孩子们做虎头鞋,不少人登门求她做鞋,经常是还没做完就有人等着了。而这些虎头鞋,她从没要过一分钱,权当是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资料图
在山东省潍坊市曾有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当然鞋头也有猪头、猫头及花纹等样式。这种鞋在上世纪90年代前特别流行,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虎头鞋的小孩。但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鞋已渐渐被遗忘,即使在农村现在也难寻虎头鞋的踪影。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大家洼街道榆树园子村,78岁老人王桂英却至今还在做虎头鞋,她做的虎头鞋不但村里出名,还在美国露过彩。
打发时间做虎头鞋
不少华人请她帮做
王桂英,今年78岁,身体却很硬朗,经常骑着三轮车出去串门。见到记者后,王桂英老人找出了她的针线盒子,里面有各种颜色的线,还有一个没绣完的虎头鞋鞋样儿。
“给重孙子做的。”王桂英老人说,闲着没事就给孩子们做点鞋穿,不只给自家孩子做,左邻右舍只要有小孩,她都给他们做。由于现在没几个人会做这种鞋了,所以经常有五六十岁的妇女来找她,希望她能给自家孩子做双虎头鞋穿。因为在过去的观念里,小孩穿上带着动物头像的鞋,不但能健康成长,还能辟邪。
王桂英老人是六七年前开始大量做虎头鞋的,自己的孩子小时候都没穿过虎头鞋,现在孙子、外孙子却都穿过自己做的虎头鞋。谈起自己做虎头鞋的历史,王桂英说道:“以前的时候家里穷,孩子又多,每天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时间做这些。后来有了孙子,家里条件也好了,那时候给孙子们做了几双,但也不多。现在老了有空了,就给重孙子做,也给邻居家的孩子们做。”
王桂英老人的三女儿定居美国,2007年时,老人去了美国,一呆就是3年。由于语言不通,她平时只能呆在家里,为了打发时间,她开始做虎头鞋。“那时候外孙小,本来是给外孙做来穿着玩的,后来被一些在美国的华人看到了,非让我也给他们的孩子做几双。甚至有外国人看见后也很喜欢,直接建议我拿出去卖。”就从那时起,做虎头鞋就成了王桂英老人的最大乐趣。
剪鞋样绣图案纳鞋底
没学过却看看就会做
“王桂英做鞋做得好,心肠也特别好,我的小孙女今年1岁半了,我一直想给她做两双虎头鞋穿,但是我做得不好。她知道后,没出几天就给我送来两双,一双猫头的,一双猪头的。”住在王桂英西边的村民王红霞对记者说道。
王桂英的邻居郭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几个孙子孙女都穿过王桂英做的虎头鞋。很多人跟王桂英学过,但都没她做得好看,而且她做的虎头鞋都不收钱,连布和材料都不要。
王桂英老人做的虎头鞋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不仅鞋做得板正、舒适,就连鞋子上面拉的花都是一绝。所谓的“拉花”实际就是绣花,虎头鞋就是在鞋子的前端绣上老虎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还有胡子,在鞋子的两侧分别绣上花草类的图案,以现在有的年轻人的审美观看可能觉得很土。
王桂英老人说,做虎头鞋全是靠自己琢磨出来的,从未跟别人专门学过,她总是能把心里想的东西做出来。把人家做鞋的小样儿拿来看看,研究一番,心里就大体有数了,然后再动手剪鞋样儿、绣图案、纳鞋底,不用多久,一双活灵活现的虎头鞋就做好了。
王桂英给记者找出了一双单鞋虎头鞋,还有一双绣猫头的棉鞋。王桂英略微惋惜地对记者说,她做的鞋很受欢迎,一般还没做完,就已经有人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