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能减排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013年,从全行业来看节能减排问题更加严峻。现阶段,企业产业升级需求迫切,希望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可是现代化、自动化的新设备上马必然引起用电量大幅上涨,这与当地政府的限电政策有着明显的冲突。当经济形势好,生产满负荷运转时,企业就难以达到节能指标要求;当形势不好时,开工率不足,企业又难以达到节能限单耗的标准。一些地区出台的强制用电标准的执行,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减排压力也非常大,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报告讲了“向污染宣战”,治理污染的决心可见一斑。浙江省从2013年7月1日后要求入网污水COD值不超过200,这一要求比之前500的规定严格了几倍。为了帮助企业达到标准,一些地区开始实施工业园区计划,企业搬迁到工业园之后,可以对污水排放进行统一管理,这对于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人力资源趋紧
最近几年,我们对劳动力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工资上,但经过连续几轮的高增长后,工人工资已经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阶段。2014年初,我们隐约感到了新的用工压力,一是工人的年龄结构偏大。春节后,中纺联组织调研,棉花小组的调研报告中反映,目前棉纺织行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为40岁,最年轻的工人年龄是35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年轻人不愿意上夜班,不喜欢纺织业艰苦的工作环境;二是用工方面,出现了工人从东部沿海向内地回流,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地区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与安全,出台了父母亲中必须有一人留在孩子身边的有关规定,使得很多妈妈们不能再到离家远的地方工作。
三、2014年的形势展望:
1、市场方面——要重视内需市场的开拓
从国际市场来看,2014年美国经济将有更为明显的复苏,欧盟、日本也在慢慢恢复之中,这都为整个国际市场带来希望。2014年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9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从内需市场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消费将会有所提高。如何把农村纺织品服装做活、做好,是我们全行业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鼓励开发高端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但我们也鼓励纺织企业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市场,如正在发展中的三、四线城市,要努力打造适合这些城市的服装、纺织品品牌,全面扩大内需市场。
2、生产方面——要清醒面对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目前,由于终端需求不旺,致使上游PTA、化纤抽丝以及化纤织造整个产业链产品库存增加,PTA、长丝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表现出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这也是相对的,不代表纺织全行业产能过剩。没有需求的积压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是过剩产品。当终端产品市场的恢复,目前的产能就是适宜的,甚至有可能是不足的。所谓产能结构性过剩是指在装备水平有高有低,还有大量需要淘汰的落后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考察一个设备是否落后,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综合判断,而不是就某一种型号或某个年代或某个地区的设备进行统一淘汰。我们讲产能结构,就是要符合市场规律,在市场作用下,能够生产适合产品,充分发挥效率并带来实际收益的产能结构,就是结构合理的。
3、原料方面----棉花和PTA、化纤问题
2014年将要取消国家收储棉花的办法,并在新疆实施对种棉农民实行目标价格直接补贴的办法。目前仍有1300万吨的国储棉,这相当于两年多的棉花产量,在这些棉花没有彻底消化之前,至少在9月新棉上市前,高棉价差依然存在,纺织企业依然困难。棉花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对整个纺织业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远来看,棉花新政的出台应会逐步实现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接轨。另一个重要原料是化纤,从国内PTA的供给能力上看,今年计划将有1000多万吨PTA形成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除非今年终端需求出现大幅增长,否则化纤长丝的价格应该是平稳的,可能也会有小幅下降。我们对化纤原料更多的担心是价格下降过快,会影响到织造产品的签单价格。
四、2014年的工作重点
1、坚持科技创新,细分市场,走产品差异化道路
关于细分市场,我想很多企业、甚至是一些大企业都有比较深的感触。比如我们长丝织造行业,2012年仿真丝产品卖的好,结果大家一起去做仿真丝,2013年这类产品就不好销售了,一些跟风生产的小企业吃尽了苦头;大企业凭借质量好、客户稳定等优势勉强可以应对。有的企业能够坚持在细分领域,比如高密细旦锦纶织物上下工夫,生产的产品每年都有新突破、不仅仅追求轻薄、也追求功能与色彩,这样的产品终究会赢得市场的认可。那么如何进一步做好细分市场,做好产品差异化呢,我认为:
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建立健全企业新产品开发队伍和机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做好产品开发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长丝织造产业的很多产品,比如女装面料、家纺面料、户外运动面料、休闲面料都有着很强的时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开发是不间断的、要系统的、有步骤的进行安排,这离不开一支有素质的研发团队和科学的研发机制,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研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可以与高校合作,在产学研方面下工夫。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产学研道路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力量,做好产品开发,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也为院校培养纺织人才做出贡献,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是要提倡建立以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上下游产业联盟。做好细分市场,在产品差异化道路上真正独树一帜,就需要从源头做起,并一直向下游延伸,直到最终产品呈现到消费者面前。搞织造面料的要研究染整技术和最终产品,研究建立一个在产品开发道路上的上下游产业联盟。一种好的、具有某种功能性的化纤原料研发出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的纺丝、织造设备进行生产,需要某种特殊的工艺将它的原料性能加以表现,也需要印染、后整理等技术的支撑,在保证实现产品预期性能的基础上带来色彩、时尚以及更加舒适的感受,最后还需要设计师对面料的深入理解,才能将它全部的价值恰当、完美的表现出来,最终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也只有这样才不辜负我们这些纺织人为一块面料所付出的心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诸多要素,有时甚至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单靠一个企业难以实现。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目标统一、任务分担、协调联动、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的产品研发体制。我们强调市场细分,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一条产业链的血液流动上做得远远不够,我们急需建立以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上下游产业联盟。今年,志向集团正在这方面做深入的尝试,从原料到服装,进行深度的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从协会的角度,也要在上下游产业联盟上多做工作、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