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头、拔管、引纱、套钢丝圈、绕导纱钩、掐头、放头,这套纺织行业标准的纱线接头动作流程,普通人读一遍都要花上七八秒钟,而这说话的工夫,黑牡丹集团的纺织工张玉娇,却已经做完两遍了。这个细纱车间有纺织工人183名,接十个纱线头的平均速度是四十五秒,合格率大约在80%--90%,而张玉娇的成绩比这个平均速度快了七八秒,合格率接近百分之百。
接头的好坏、快慢,直接影响纱线的质量,是检验纺织工人技能的“黄金标准”。按张玉娇自己的说法,她在车间里既不是经验最丰富的,也不是专业最对口的,更不是智力最聪明的。十一年前刚工作时,她连纺机纺线大致原理都搞不清楚,是师傅手把手教了两个多月后,她才能勉强上机。
正所谓勤能补拙,张玉娇少说话、多观察,手上的练习更是一天不拉,接头速度很快赶了上来,多年来一直维持在40秒左右。今年参赛前夕,她加班加点参加训练,反复练了两三个月,接头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快了好几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