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锦上添“山城” 让我用心把你“穿”起来

时间:2015年07月01日来源:重庆商报作者: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的《织意》作品,服装上展示着朝天门夜景。昨日,记者采访了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彩织工艺研发人梁列峰,他告诉记者,用彩色纱线织出来的一个画面,称之为“彩织”。

锦上添“山城” 让我用心把你“穿”起来0.jpg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的《织意》作品,服装上展示着朝天门夜景。 杨坚供图

锦上添“山城” 让我用心把你“穿”起来1.jpg

  杨春兰展示她和同学们的服装作品《织意》 记者 张路桥 摄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一组来自西南大学学生的服装设计在T台惊艳亮相:每件衣服上织的是重庆城市风貌。日前,这组服装被西南大学永久收藏。据了解,这组作品名叫《织意》,是该校3位外地女生的毕业设计。3位外地女生为啥要将山城织到服装上?昨日,记者来到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一探究竟。

  3个外地女生爱上重庆

  设计7套服装展现渝景

  杨春兰23岁,四川达州人,是这组服装的其中一位创作人。昨日,记者在西南大学见到她时,她身穿一袭淡紫色连衣裙,踩着高跟鞋,看起很优雅。杨春兰告诉记者,《织意》共7套服装,之所以用重庆风光为主要元素,是因为3个人都爱上重庆,同时也想纪念大学生活。

  “重庆人很耿直,好打交道、又热情。”在杨春兰印象中,重庆人普遍友善爽快。她说,自己大一时常常出门游玩,遇到问题或需要问路时,重庆人都会很热情地帮忙解答。

  21岁的梅欢欢是湖北人,是《织意》另一位创作人。在她看来,重庆的城市风光最吸引人。“特别是夜景,每次晚上坐轻轨,就像坐游览车一样。”

  23岁的王霞来自山东,也是《织意》的创作人。对她来说,最难以割舍的就是重庆美食了。“去过一些不同的城市,但美食都没重庆好吃,干锅、烤鱼、火锅……其他地方很难吃到正宗的。”

  山城建筑夜景织服装上

  展示民族与时尚交融

  杨春兰为记者展示了其中4件作品,朝天门码头全景、洪崖洞夜景、各个重庆桥梁夜景……各种重庆城市风光运用在服装上,显得时尚又独具特色。“我们这次的作品,最初定的就是民族风结合时尚感。”

  杨春兰说,山城建筑的跌峦起伏、夜景的灯火辉煌,是很具现代感、时尚感的。而她们又将这些图像与一种独特的“彩织”工艺相结合。“彩织,就是用彩色纱线织出来的画面,这种工艺色彩鲜艳,织出来的效果又有肌理感,这是比较有民族特色的。”

  梅欢欢也认为,重庆的城市景观用在服装上,效果很好,在北京参加时装周也能展示重庆特色,代表一个地域性。“服装的版型很前卫、时尚,一些袖口及衣角的铃铛、三角形布料等小细节,又突出民族特色,民族风与时尚感能很好地融合。”

  名解

  彩织是什么?

  昨日,记者采访了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彩织工艺研发人梁列峰,他告诉记者,用彩色纱线织出来的一个画面,称之为“彩织”。“彩织”有一大特色就是不易掉色。因此很多人说:线在色就在。

  声音

  在服装走秀中

  静静欣赏重庆城

  重庆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设计工程教授梁明玉,也是《织意》的指导老师。昨日,她告诉记者,这组作品用重庆的城市景观来表现,但它不是单纯的看图说话,更运用了设计语言。

  “T台上走秀是动态的,如果服装的整体形态没展现出来,衣服上要突出的城市风光,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梁明玉说,这组作品运用的彩织工艺,体现出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其中运用的斗篷、小三角、牛角、铃铛等细节,都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一些标志性的元素。”不过,这些运用并不是照搬,而是进行了加工,体现出民族时尚感。在整个秀场,也成功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不仅对整组服装印象深刻,同时也静静欣赏了重庆城。

  揭秘

  近千片叶子 织出交叠立体空间

  在这些服装上,除重庆的城市风光吸引眼球外,一些“3D”元素,也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前后用布料做了近1000片‘叶子’,将其一层层依附在服装上。”

  梅欢欢告诉记者,衣服在有了初步的形态后,还需要这些“叶子”来画龙点睛。她认为,重庆是出了名的3D魔幻城,错落有致的地势和建筑是一大亮点。“这些叶片重叠起来,既能增添美感,让衣服‘活’起来,也呼应了重庆的城市特色。”

  不过,3个人在做这些叶子时,也被“折磨”了很久。“一片叶子,从裁片、缝接到连接上衣服,我们3个几乎就要花3分钟,1000片叶子,加起来就要耗时3000分钟。”说起整个经历,杨春兰仍旧记忆犹新。不过,看到最后的成果,3个人却都很欣慰满足。

  两顶弯曲“牛角”帽背后有啥故事?

  “整个作品,前后花了4个月左右,最惊心的是在参加时装周前,两件配饰没有完工。”杨春兰告诉记者,在时装周开始前,《织意》的7件服装基本完成,唯独差两顶帽子。“不用帽子,整个作品也成立,但我们觉得会少了一大亮点。”

  杨春兰说,这两顶帽子各自有一对弯曲的“牛角”,体现一种民族特色。“这两对牛角的做工很复杂,做好两顶帽子就花了我们三人一个下午加一个通宵的时间。”完成后,她们终于能带上整个作品前往现场彩排。“整个过程是很艰苦的,但看到我们的作品在T台上展示,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赞叹,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

标签:服装设计 山城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