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转基因“顶包”真相 收储制度致国内外巨大价差
“我们正在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逐一核查,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收储转基因菜籽油,会对其采取取消收储资格、收回不当得利、列入‘黑名单’并给予行政处罚等措施。”10月31日,中储粮总公司相关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但是,我国现行托市收储制度存在的监管漏洞,以及国内外油菜籽的巨大价差,均留给违规企业巨大的牟利空间。
因此,受访专家认为,处罚一两家企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的根本路径在于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直接补贴,但当务之急是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差价补贴取代现有的收储制度。
污染调查
中储粮对低价进口菜籽油污染国储库的调查已开展数月,近日发布的公告表明存在企业违规情况。
“自从8月末以来,中储粮总公司通过临储菜籽油验收检查、专项检查,以及财政专员办等有关部门的检查,对临储菜籽油收购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上述中储粮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中储粮日前公告称,经过前期检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发现3个方面问题,涉及企业16家。其中,违反收购政策、将进口油菜籽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有2家,共发现将1477吨进口菜籽油混入临储库存,这两家企业均为委托收储企业。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上述两家企业涉及临储油菜籽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处罚。
上述中储粮人士表示,由于油菜籽不宜长期存储,所以要加工成菜籽油,由于中储粮总公司自身没有菜籽油加工能力,所以临储菜籽油收购就采取委托地方粮油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的办法,但却在这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有些企业加工用的是进口油菜籽。
对于媒体和社会关注的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污染国家临储菜籽油库存的问题,中储粮总公司表示,“目前是不存在的。”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入问题,中储粮已经将整罐全部退出临储库存,确保国家临储菜籽油全部是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
此外,中储粮在检查中还发现收购政策执行不严格、基础管理薄弱和不规范等问题。
“收储包括很多环节,业务比较复杂,哪个过程都可能存在问题。进口菜籽油流入国储库,有企业违规的原因,但也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上述中储粮人士如是说。
针对这些问题,中储粮总公司表示,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涉及到中储粮直属企业的违纪违规行为,将依规严肃处理。
流入路径
不过,对于进口菜籽油如何流入国储库,中储粮并未给出详细解释,两家被查处的企业也没有披露名单。
据《湖北日报》称,10月29日,湖北省粮食局通报:涉案鄂企是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该公司于今年7月从天门贸易商手中购买了994.57吨“加拿大一号”菜籽油,并避开监管将菜籽油掺入油库中。目前,该公司法人已被就地免职,公司粮食收购资格被暂停。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并未在湖北省粮食局网站上查到相关通报。但据湖北农业部门一位人士透露“确有其事”,执行的部门是荆州市粮食局。
据该人士介绍,荆州市粮食局案件评审委员会已经作出了暂停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粮食收购许可证》资格的决定,而中储粮荆州直属库也取消了该公司2013年国家临储油委托收购业务的资格。
“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表示接受处罚决定,已于9月6日开始陆续向委托方中储粮荆州直属库退还收购资金,截至9月10日已退清6789万元收购款,15万元罚金已上缴财政专户。”该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