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业透视 > 正文

从春季调研看纺织产业转移发展方向

时间:2014年05月28日来源:纺织服装周刊作者:

在近一周的时间里,记者跟随中纺联区域结构调整调研组赴承接东部转移较为突出的陕西、四川、重庆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走访了当地多个纺织产业园区。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中西部纺织产业的发展空间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产业链整体配套对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地区真正希望吸引来优秀企业,建立整体产业链是第一位的。”他说。

  事实也是如此,从纺纱、织布,到印染、后整理,最后到成衣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在发达地区企业只要集中资金和精力做好优势产品即可,其他原料和工作均可放心外购或外包,这在中西部显然很难实现。“如果像上游辅料采购、下游后整理等都要返回原地进行,企业成本至少要增加20%以上,这样的转移毫无意义。”周占达说。

  即使你能够控制成本,也愿意到外面采购,那么物流体系又是紧接而来的另一大挑战。相比东部,中西部的物流速度仍显滞后,这也给纺织服装企业的采购尤其是销售带来困扰。一些行业领导和专家也深刻指出,在快时尚成为主导潮流的今天,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不仅仅说是开工厂做制造,同时也是在做流通,做零售。这也使得产业转移不能仅从制造业的概念来看,更多的要从零售业、服务业的概念来思考。因此中西部地域在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物流体系问题必须解决。

  人才也是一个关注较多的问题。虽然相比于前几年,目前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工人的工资已与东部相差不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已不突出,但很多企业并未对此有太多怨言,反而是高级人才的吸引和技术工人的短缺让企业更是头疼。

  “当地工人的技术水平普遍较差,而吸引东部返乡的技工和高级技工往往需要较高的工资,企业压力很大。”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而一些高级管理职位如销售经理、品牌经理等,如果在大城市还好些,如果在一些小的县城,则基本上很难招到。

  在人才的培养上,四川省一直在推进。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尹析明介绍,目前学校已和省内多个产业园区展开合作,发挥学校优势,在产业园区成立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为园区量身打造所需人才。而四川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琼则呼吁,各方要更多地弘扬纺织产业,加强正面引导,重新塑造从事这个美的、有前景的行业的光荣理念,形成乐意到纺织服装行业就业的氛围。

  “产业转移承接地不能光是眼睛盯在招商上,软环境的打造也很重要。这包括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吸引投资商前来,也才能形成纺织服装产业的兴旺发达。”张延恺说。

  新路径: 产业转移要与升级紧密结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调研中强调,在新势下,纺织产业转移不是现有制造能力的搬家,无论是转出企业还是承接地,都不能仅把眼光盯在劳动力、土地和成本等上面,更重要的是要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承接转移地区也不能仅就园区建设谈产业发展,而要把其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城镇化发展、需求的增长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优势,但一定要做好规划,依靠创新驱动,在产业转移中实现纺织业的转型升级。

  一席话明确为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转移只是表象,升级才是本质,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承接地,只有把转移的目的放在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才是有前途的转移,也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做到长久发展。

  在调研中能够发现,现在中西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起点和定位已不同于前些年,大多想以便宜的劳动力、原材料以及政策优势等,吸引东部的企业把一些较落后的设备等转移过来,以发展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等;现在无论是政府、园区还是企业,眼光都十分长远。

  以打造国际化的家纺服装之都为目标,四川彭州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注重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错位布局,形成了华茂、盛泰、万贯、龙洋四大产业园区格局。据彭州市市委书记韩轶介绍,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过程中,彭州市注重规划先行,构建集生产、商贸、物流、培训、会展、研发、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产城综合体,着重发展产业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策划,着重发展产业高端,收到了突出的成效。

  “未来彭州的家纺服装产业要更多地体现科技、文化、品牌和创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如举办成都时装周、CCTV网络模特大赛,打造中国纺织服装西南创新中心,创办新丝路中国时尚艺术学院等,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我们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将助推彭州走向纺织服装产业的高端。”韩轶说。

  让人欣慰的是,在调研组走过的一些园区,无论是咸阳、彭州还是重庆,能发现一些共同的做法。首先是企业层面,都坚持转移与升级紧密结合的原则,在转移的同时,利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管理创新等措施实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而作为承接地,也把眼光落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企业,优化承接地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

  另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是,这些地方和园区都开始注意打造从原料到终端市场产业链整体竞争的优势,产业链整体转移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产业链协作配套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园区已经开始重视承接后道配套产业项目,针织、面料、家纺等行业成招商热点。此外,化纤新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也受到特别关注。

  产业转移重在升级,无论对转出地还是承接地,转移都只是手段,真正实现产业的提升才是根本目的。

标签:纺织产业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