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数量331096名,企业218085家;专业人士113011名;

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业缺人 厦企患上"劳工饥渴症"

时间:2006/11/30来源:微服作者:未知

  前言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近年来发生大范围劳工紧缺;劳工的地位、权益和保障等问题,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劳工供给一向充足的国内劳动力市场,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脆弱起来?是什么造成了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断裂?
  业内认为,厦门目前真正缺乏的是技术工人,要解决招工难问题,应从解决劳工待遇、工作环境、保障机制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着手。
  现状: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
  从正月初四开始,厦门某工贸公司的人事主管林先生和陈先生就在湖里大道旁摆摊招聘。原计划招150个人,可过了好几天,只招到十几个。林先生说,目前工厂4条生产线只有一条能正常开工。
  肖明原是湖里一家模具厂工人,后因劳资纠纷辞职了。他说,自己有一定技术,在这样工人紧缺的时候,自己不愁找不到工作。他说,他现在要挑选一家信誉好、待遇高以及环境优的企业,而不是几年前见到有工作就上了。
  “所有服装企业都缺人”
  “缺工”这个词已越来越多地为一些企业提及。记者在湖里看到不少招聘启事,对其中的9份招聘进行了统计,招聘总人数达848人,平均每家企业招聘94人,服装、电子和服务业占了85%以上。
  “现在出口服装厂生意越来越难做,毛利只有七八个百分点,效益大不如以前。”厦门菲达斯服装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汪龙海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更多的人,而且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不太好,越来越挑剔的劳工逐渐远离服装行业。
   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员工每年流动率达到20%,几年前就有些用工吃力,近两年特别明显。他认为,厦门所有服装企业几乎都缺人,而且缺的不是一两个。
  据厦门老乡职业介绍所负责人范良华介绍,在该所登记的缺工中,服装、电子和服务业占了招聘人数的60%以上。
  而据省有关统计,目前我省缺口最大的10个职业为:裁剪缝纫工、推销展销人员、电子元器件装配工、力工、餐饮服务员、促销员、工艺美术品制作工、鞋帽制作工、业务员、纺织针织印染工。
  有活没人干
  高龄男工找工作依然难
  尽管一些企业招工困难,但并不是所有劳工都能轻易找到工作。
  记者在假日商城旁边边看到不少来自江西、湖南、河北、四川以及重庆等地的劳工。龚先生说,他节前就来到厦门,但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据他介绍,和他一样的人多的时候达到100多人,目前剩下的也还有七八十人。据了解,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是“高龄男工”,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技术。
  目前厦门的劳工紧缺是一种结构性紧缺,技工、青年女工已经成为了厦门劳动力市场的香馍馍,而缺乏一技之长的年龄较大的男工,找工作依然困难。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廖泉文认为,女青年升学率高、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其求职范围也越来越大,很多女性青年已成为白领或灰领,而不愿意在第二产业从事工作。她表示,随着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回归家庭,这使得青年女性劳工的数量还在减少。
  原由:四大因素影响劳工市场
  对于目前招工难出现的原因,专家学者、媒体及政府的看法莫衷一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2004年经济发展出现的热潮推动劳动力需求量的骤然增加,是造成农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据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荣忠介绍,从2001年到2004年,进入厦门的劳工数量从23万增加到了28.3万,但是近两年增长速度放慢许多。他认为,劳工的增长速度不能满足厦门经济发展的需求。
  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廖泉文教授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近几年粮食价格上涨,农业收益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有可能选择回家务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2004年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超过城市居民的同一指标2.2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16.1%的增长中,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13.9%,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增长18.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5.4%。这说明,农民在城市务工的收入比重下降;而农民的种植业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提高。
  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工市场不完善、不合理则被认为是劳工紧缺的最大原因。劳动条件恶劣、工资水平过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劳工的居住环境、就业条件等,都构成了对劳动力流动的约束,因为城市中无法建立劳动力“蓄水池”,当出现大量用工需要时,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就一时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需求。
  此外,西部以及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也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很多劳工可以就地务工,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影响力也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厦门对劳工的吸引力。
  支招:优化吸引劳工的软环境
  劳工紧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厦门经济的发展。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廖泉文教授认为,单从厦门一个城市来说,解决劳工紧缺的问题比较容易。如果老板们能更多让利,政府出面解决劳工子女就学、待遇等问题,提供更多劳工权益保障,厦门就会吸引更多的劳工来,甚至可以把原本进入其他城市的劳工分流来厦。
  劳工紧缺首先冲击的是个体企业。厦门菲达斯服装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汪龙海说,企业应从劳工待遇、工作环境、保障机制以及技术培训方面着手。针对目前熟练车工难招的问题,菲达斯招收一些生手,通过建立一套培训机制使之成为能适应生产需要的劳工,这是企业的一种自救办法。
  不找市长找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劳工的紧缺也需要政府部门从宏观方面调控。厦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荣忠说,厦门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软环境,完善劳工的服务体系,规范和管理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工供需之间的信息畅通。
  他说,厦门市就业服务中心已经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正组织相关的缺工企业到江西、湖南及省内的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等地区招聘劳工,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省内外的劳动就业单位和相关的职业技术院校合作,构筑厦门的人力资源网。
  有人没活干
  专家:真正缺的是高级技工
  如何理解目前劳工紧缺现象呢?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廖泉文教授。
  记: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劳工工资的市场价格是一种扭曲的表现。您认为呢?
  廖:目前确实存在劳工贡献付出与获得报酬之间不成正比的关系,这是由不完全的市场经济造成的。如果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进行调节,市场会利用自身杠杆的调节作用,劳动力资源会更加有效地进行流动和分配,这样劳工价格的市场扭曲就会减少。
  记:您认为目前的劳工紧缺有一部分原因是以前社会、企业对劳工个体以及我国整个劳动力资源透支的结果吗?
  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劳工市场是处于供应大于需求的,供给饱和,而需求不足。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和企业对劳工进行了严重的透支和掠夺式使用。目前劳工紧缺对于改变这种现象是一个机会,政府、企业和劳工三方可以借机达成协议,促使相应的政策出台,健全监督机制,投资者也重新考虑投资的回报率,让资本拥有者与劳工更多地分享成果。
  记:目前的劳工紧缺确切地说是一种结构性的紧缺,是一种相对的紧缺,同时存在“有活没人做”和“有人没活做”两种相反的现象。您认为如何解决劳工的结构性紧缺问题?
  廖:目前还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本科生做大专生的工作,大专生做中专生的工作,依此类推,造成了劳动效率不高和劳动力浪费。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影响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的情况。
  现在最缺的应该是一些高级技工,这影响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需要重视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发展,工资适度向技工倾斜,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记:那您认为,劳工紧缺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喜还是忧呢?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