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和鞋业巨头将大举入安徽
时间:2006/9/14来源:市场报作者:未知
安徽渐成“淘金”热土
安徽地处内陆腹地,贯通南北经济,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生产加工向中部转移的大趋势下,安徽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业流通企业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绽放出独特的经济魅力。作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战场,安徽正在成为国内服装鞋业“淘金”的热土。
合肥信地置业负责人常刚说,安徽有着6500万人口和广阔的腹地,紧挨长三角,最有区域优势,“因此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常刚的话并不是信口开河,就在专家聚首之日,安徽省行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安徽大市场服装鞋类品牌广场隆重开业,吸引了来自蚌埠、淮北、杭州等数千家省内外商户前来“取经”,皮尔 ·卡丹、金利来、乔丹“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工人一个月工资要超过2000元,而在安徽,工人的月工资可能只需要1000至1500元。生产一件衣服需要的成本,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少得多。”安徽省服装商会会长杨万总介绍。
“四季青”明年入皖
杭州四季青集团董事长祝浩泉透露,将通过品牌输出的方式建立“安徽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预计“安徽四季青”占地8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投资规模为1.5亿元,有望在明年9月份开门纳客。
据安徽鞋业商会秘书长孙全根透露,将携手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制安徽鞋业发展蓝皮书,为鞋企在皖设厂提供依据。孙全根说,与服装业不同,鞋厂的生产需要一个产业集群,从皮革、橡胶、染色、包装等要有十多类配套企业,一个鞋厂落户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考验安徽承接能力
安徽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这已是业界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将这块前景看好的大市场做大做强,还需要有关人士好好动下脑筋。吉尔达鞋业董事长余进华在接受采访时援引一位外国企业家的“下棋论”,认为中国很多企业发展好比下象棋,只想着吃掉对手一个子,而外国企业谋求发展时则在“下围棋”,要吃就吃掉对手一片子。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形象地指出了中外企业发展理念上的差异。
服装鞋业的产业大转移将安徽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好,本为机遇的产业承接可能会给安徽市场带来损失。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此次专家聚首合肥对话会的召开,在程序上为安徽服装鞋业的大发展拉开了序幕,以后发展步伐的快慢,就要看安徽市场自身的承接能力了。
- 亚洲发展银行:亚洲国家逐渐占据服装市场优势2006.09.14
- “中国制造”质量连续7年稳步提高2006.09.14
- 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走精品之路 带动产业升级2006.09.14
- 服装:宏运119,吹响服务的号角2006.09.14
- 服装营销:打造整合营销的势与流2006.09.14
- 趋势:服装市场升级呼唤全方位信息化2006.09.14
- 羊毛纤维服装保养2006.09.14
- 休闲衫印“妓女” 服装店大肆叫卖“脏话衫”2006.09.14
- 海口城管九大处罚权收归一家 新服装标志也正式启用2006.09.14
- 东海针织服装产品远销海外(图)200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