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连续几天的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波动让出口企业松了一口气。继人民币兑美元在12月1日大跌近500点,创中国汇率改革以来的最大跌幅之后,本周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美元兑人民币现汇开盘报6.8845,这已经是现汇市场盘中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触及“跌停”。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3次调高出口退税率,这无疑是为出口企业复苏带来了希望,现在人民币大幅贬值又无疑将刺激出口。一系列的积极变化是否能成为撬动中国出口企业的信心支点?
回暖信心出现
“人民币贬值对我们来说,肯定是利好政策。”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昨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产品有80%以上是销往欧美国家。汇兑损失“吃掉”了很多原本就已经微薄的利润。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证券处李若愚告诉记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贸易顺差规模虽较大但增速放缓,特别是出口增速下降,需要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
上述企业负责人则认为,人民币贬值虽然无法彻底帮助出口企业从寒冬中逃离出来,至少企业看到了一种回暖的信心。
出口企业的信心不单单是人民币贬值,还来自于政府新近出台的其他措施。12月1日起,有3770项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开始回调,还有海关总署刚刚出台的十条帮助出口企业的过冬措施。
尚未根本扭转下滑趋势
“这体现了政府保增长的决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种种刺激出口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首先不要让企业倒闭。“否则对我们的生产破坏太大”。
正在广东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则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比喻成一场火灾。他告诉本报记者,政府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这场火扑灭,使我们的损失减到最小。
赵玉敏告诉记者,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出口下滑的趋势。商务部政研室的向宇博士也表示:“进出口企业受到影响已经是肯定的。美国零售业的萎缩和进口的下降有一个半年的滞后期。”美国零售这两个月才开始下降,它带动出口的下降大概要到明年,现在反映出来的只是出口订单的大幅下滑,真正的影响要到明年二至三季度才会显现出来。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昨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蛋糕变小了,量少了,所以不够分配了。”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贬值这些措施,都只是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相对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现在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价格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的外部需求在萎缩。
出口还会继续走低
对于目前的外贸形势,隆国强告诉记者:“还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8月份以前出口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国内的因素:如成本、汇率等等,8月份以后特别是9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出现恶化,造成“雪上加霜”。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8年秋季)》也预计,2008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2.6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同时,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对我国商品需求受到限制。根据有关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将下降千分之十五,纺织服装业将下降千分之五。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告诉记者,明年困难还是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不确定因素指的是这场金融危机到底水有多深,还会怎样发展,会不会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这些都是不确定的。我们会受多大的影响,政府接下来还会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有多大的效果,这些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
不过,沈丹阳认为,我国外贸形势总体上比较好。因为出口还是在快速增长,1至9月份,全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是22.3%,虽然比去年同期大概下降4.8个百分点,但是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快,而且也没有大起大落。其次,出口的结构,包括地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主体结构、市场结构都还是比较合理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对未来的出口形势保持着乐观态度。他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全球经济低迷,但中国明年出口增长仅会温和放缓。”他认为,全球经济低迷可能促使更多跨国企业为削减成本,将更多生产业务转往中国或从中国购买更多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的生产业务。
未来或将继续出台扶持措施
人民币汇率未来是否还会继续贬值?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建行研究部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预测,为稳定外贸出口增长,中国将调整汇率政策,改变人民币单边持续升值局面,甚至不排除短期内贬值的可能性。
政府今后还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接近决策层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未来的出口退税率还有可能继续上调,部分产品调整幅度甚至可能高于17%。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近日在公开场合也明确表示,出口退税还可能再度提高。
沈丹阳也表示,政府肯定会进一步出台政策来支持出口企业。他告诉记者,现在可以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另一个就是金融服务。只是浙江做不行,现在广东更困难,还有江苏、福建,很多地方都有同样的问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商务部正在研究采取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密切结合的方式,调控对外贸易。具体说,短期政策以减税为主;长期政策则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的调整进行区别对待。(吕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