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兆君羊绒集团董事长彭登霞
羊绒时装化,是针织行业由来已久的话题。但时至今日,其还没有完全被解决。记者在采访针织协会时,杨世滨理事长就表示:"针织的时装化是针织行业的趋势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连行业领导们都如此看重的问题,作为企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兆君羊绒集团董事长彭登霞。
消费意识是关键
彭登霞认为羊绒时装化的障碍除了设计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历史遗留问题。
在欧洲,羊绒是以高贵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出现的。而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羊绒最初进入市场时,人们的消费意识和价值观都还比较朴实。因此羊绒在进入市场时,多以冬季保暖的用途走进消费者的生活。这种消费观至今仍根深蒂固,是阻碍羊绒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羊绒产品品种相当丰富,设计含量也越来越高,从春夏季的丝绒混纺的羊绒时装到秋冬的纯羊绒时装。但消费者到了夏季仍很少会走进羊绒专柜。这并非是消费者不认同羊绒的时尚性和羊绒的设计,而是"羊绒只用于保暖"的这种理念禁锢着消费者,使他们不会去选择在夏天穿着保暖的羊绒制品。
兆君在1998年就开始生产设计夏季产品了。其开发出的30%的丝和羊绒混纺的夏季时装产品不仅吸水、透气性好,而且易于洗涤,是夏季最好的服装。但是从1998年推出到现在,产品被消费者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夏季产品在整个兆君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因此兆君也在思考怎样让好的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
彭登霞说:"我们发现,扭转消费者的意识是关键。兆君为此也作了很多努力,我们提出'新贵族,肌肤享受'和'新贵族清爽追求'的理念,强调羊绒对肌肤的保护和穿着羊绒而体现尊贵的气质。但毕竟"羊绒仅仅是保暖"的观念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因此针对消费者的宣传是需要全行业和媒体共同努力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做到将羊绒的真正价值宣传出去,使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到了那时,羊绒的时装化时代才能真正到来,也只有到那时羊绒的季节性消费市场才能迎来曙光。"
经济危机是试金石
面对经济危机,服装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针织行业也是如此。对于针织行业中素有软黄金之称的羊绒产业又是如何面对这个特殊时刻的呢?
记者在采访彭登霞时得到的答案是:"经济危机对兆君并没有太多影响。兆君的外贸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今年提高了,内销也在稳定增长之中。"
作为2003"中法文化年"国内唯一随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卢浮宫进行的服装展示的羊绒衫品牌,兆君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彭登霞说:"我们企业的产品价格合理、质量优良,对服务我们也非常重视。这巩固了兆君羊绒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这样,客户和消费者对我们就有了一种信任。有了这种信任,外贸客户就会选择我们,而内销的消费者也会认同我们价格合理且质量优秀的产品。
另外,我们主张企业要苦练内功,力求把自身的产品做到最好。同时,强调要做有文化的企业,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在内部管理方面也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彭登霞表示,"只要企业能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轨道之上,就不用畏惧经济环境的变化。"
兆君在企业和品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产业链,陆续接触了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这也是兆君在经济危机中不受冲击的原因之一。这也是行业倡导的一种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在经济危机下加强企业间合作,抓住成本较低的时机进行并购重组是企业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