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心的统计显示,5月在中心登记的招工单位数和用工需求与上月无太大差异,但从6月开始,2个指标直线上升,陆续超过金融危机前的去年同期。去年7月的用人单位是4199家,今年7月达4286家,8月更同比多了110家;用工需求数,7月还比去年同期少4000人,8月却同比增加2万人。相应的,缺工窟窿不断扩大,6月11835人,7月16106人,到8月又净增2万多人。
这一幕容易让人感觉恍如隔世。去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外贸大降使温州企业订单数跌入冰点,大批鞋企或倒闭或停产、半停产,企业纷纷“不计后果地”减薪、裁员“过冬”,大量制造业工人因此失业并提前返乡。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估计,离开温州重寻生计的农民工数在50万~60万。 “现在的用工荒也因订单而起——订单来了、产能恢复了,用工自然增了,”王瓯翔说,“温州企业用工很灵活,有订单就招人,没订单就停产。”所以也体现了一定的“反季节性”,以往大批量招工基本在年后1个月。 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内,鞋企的招工广告无一例外以“因外贸订单剧增”起头。莱丽斯鞋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潘湘榕表示,最近收到的下半年订单猛增,公司决定新上马2条生产线,加上原有生产线补员,形成了200多人的用工需求。 奥康的管理者现在开始庆幸当初顶着巨大成本压力做出的“不减薪、不裁员”决策。但人员还是不够。奥康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江兴华介绍,最近3个月,公司流水线招工都在250人左右,前后招了800人。“我现在都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该少接外贸单子,没有好效益的可以考虑不接。”奥康鞋业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曼如开玩笑说。 “温州鞋业总体订单量确实在回升,主要来自外销。”谢榕芳说,尤其是大企业,如巨一、金帝的出口额都在5000万美元以上,中小企业的订单有的来自大企业委托加工,有的直接从外商获得。 同步于“用工荒”,温州鞋业订单的小阳春也从6月出现。早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占全市出口总额1/4的第一大出口行业,鞋业在6月和7月先后实现出口批次增幅、出口销售金额“转正”。 “6月是分水岭。”谢榕芳表示,当月温州鞋出口8042批,总额3.01亿美元,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出口总额上升到近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7%。“现在看,鞋类出口总值在温州16个特色支柱产业中继续排名第一是可期的。”她说。 信号弹—— 短暂繁荣还是真实复苏 订单的回升,使温州鞋业看起来一派繁荣。樊曼如说,8月公司所在区域今年首次出现停电,且连续停了3次。樊找到供电所所长,对方一脸无奈:“电不够用了,家家企业用电量都在增。” 与工业用电量指标一样,订单回升及由此导致的“用工荒”,眼下也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积极信号。他们认为,温州鞋业已开始复苏。一些鞋企也对前景乐观,“国际客户的信心正在恢复。” 周德文却持异见。“为什么订单增多?”他说,主要是两个原因:恰值外需旺季,有季节性特点,“往年这时也是生产量最饱和,用工量最大的”;长时间停止下单后,外商库存消耗完毕,需要补货,尤其像服装、鞋帽等,属生活必需品或快速消费品,不可能没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需求产生了。” 周介绍,据他对协会成员企业的小型调研,至少有9家的订单全部来自老客户,“只有新客户上门,才能说明新需求来了,老客户不能说明问题。”从国际形势看,本轮危机尚未见底,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依旧。 他认为,订单增多属“超跌反弹”,行业仍在慢慢恢复。上半年,温州有40%的中小企业停工、半停工,如今还有30%处在这一状态,只有10%的企业恢复生产。而所谓招工难,深层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打乱了原有的用工节奏。“所以,只能说鞋业有企稳迹象,轻易断定"复苏"是不科学的。”周德文说。 作为行业资深人士,谢榕芳亦持类似观点。目前鞋企订单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短暂的,或许会有助于未来几月的出口好转,但并非最终需求的反弹。“温州鞋业还没走出低谷,只是略有回暖和复苏的迹象。” “订单回升只是短暂现象,等旺季过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低迷。”周德文判断,春节前后将是一个坎。谢榕芳则表示,由于俄罗斯市场继续萎缩,加上新兴市场仍在开拓中,预计到年底还会有50-60家鞋企离场。 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上半年温州鞋企国税同比增长0.51%,但仅过1个月,前7个月的增速已飙升至8.22%。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税收未能达到年初定的目标,有关部门预征税款,“这无疑是往企业伤口上撒盐。” “真正的复苏,起码还要再看半年。”谢榕芳说。 人社部:“用工荒”是局部现象 从侧面反映出我国 经济形势企稳回升 据新华社电 就目前长三角、珠三角部分企业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这还是一种局部现象。” 尹蔚民认为,“用工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经济形势企稳回升,向好的方面发展。他说:“部分企业在上半年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下半年出现订单增加的情况,这样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就增大了。我认为,这还是一种局部现象。” 尹蔚民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这些企业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人。 伴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一度令人揪心的就业局势得到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持续增加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6、7、8三个月,企业岗位已经出现净增。尹蔚民说:“虽然净增的幅度还不是很大,但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说明企业用工的形势在好转。”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措施,特别是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这三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 据尹蔚民介绍,截至7月1日,大学生的就业率是68%,与去年的就业情况相比基本持平。农民工就业形势平稳,农民工外出人数目前已经恢复到去年8月底95%左右的比例,回到城里的农民工97%已经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