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1.“三丝”严重
当前,国储棉中“三丝”要比以前高出8~9倍,一包棉花里面可能会发现各种异物,包括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和塑料绳等非棉性纤维。
2.长度不够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以1毫米为级距,目前棉花共分为7个级。长度标准级是28毫米,而企业从国储棉买回来的棉花普遍要比标准级的棉花长度短0.5~1毫米。
3.等级不分
国储棉没有分级制度,优质棉和低质棉混用,导致了棉花质量整体水平的下降。
当前,正在生存边缘挣扎的纺织企业又面临新的煎熬——棉花质量下滑。
“一边是棉价差让我们的纺织品逐渐失去优势,另一边是棉花质量的下滑。我们连生产好产品的原料都没有了,企业谈何发展?”福建一位企业负责人张经理向记者抱怨说。
棉花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下游纺织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出口纺织产品的正常贸易和纺织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在当前国内外棉价差依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棉花质量的下滑无疑让困境中的纺织企业雪上加霜。
质量下滑了多少?
“我们现在买的国储棉基本无法用,打开包总是能看到塑料绳等一些杂物,并且棉花颜色一批与一批之间也不一致,有些棉花颜色发黄,质量下滑严重。”张经理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公司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只能以更高的价格买质量好一点的棉花。
“棉花质量下滑对企业影响很大,用质量不过关的棉花很难纺出高品质的产品。”张经理说。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即使投诉也没有用,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问题。“这样下去,一两年我们就要关门。”
反映棉花质量下滑问题的企业不在少数。
今年6月份,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多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反映,棉花质量的下滑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我们买国储棉,计划要做高端纱,但买回来的却是前几年产的棉花,质量严重不合格,打乱了我们企业的进程。”清远市德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娇兰向媒体抱怨说,如果棉花质量不能得到控制,这些棉花即使做普通棉纱产品恐怕也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