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本土设计师人才稀缺
宁波作为服装大市,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6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这令宁波人尤其是宁波服装业内人士非常自豪。
随着服装需求步入时尚化、个性化时代,众多的服装品牌企业也开始由以往重视生产转变到重视创意设计和渠道终端店铺设计,对设计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
Steve & Vivian是宁波艾盛服饰有限公司打造的一个时尚女装品牌。起初该公司也希望能招募主创设计师为公司品牌风格把关。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艾盛服饰执行董事王岚介绍说,“宁波好的设计师人才非常少,我们也曾经在上海等地招募过设计总监或者设计主创人员,但最终这些设计师都没能留下来。后来我们还是选择了‘时尚买手+改款设计’的路线,这样对设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相对低一些。”
“宁波虽然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人很多,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也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从现状来看,宁波有能力从面料设计、款式设计做起,到终端销售设计、定价策略的掌控全产业链的高级设计人才,加起来也不到50个。而我们对主创设计人才的需求起码在1000人以上。”宁波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表示,仅杉杉、博洋、太平鸟等集团企业旗下就有30多个品牌,以一个品牌需要至少一个主创设计师来算,这三家企业就需要30多名优秀的设计师,宁波现有的设计师人才储量根本不够用。
原因
设计师缺乏成长空间
与此同时,一些服装设计人员却对此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工厂并没有主推设计师,没有给他们适当的成长空间,才会导致宁波设计人才匮乏。
时尚羊绒女装设计师曾丽萍曾为宁波和杭州的多个女装品牌做过设计。她认为,宁波服装企业虽然重视设计,但服装企业更重视产品质量把控和品牌知名度;对于设计师,他们只要求设计出一些新潮的款式就够了,并不会让设计师来主导从面料设计、款式设计到终端设计的整个过程,这些都由老板亲自敲定,设计师在其中能发挥的空间不大。
麦中林女装设计总监胡瑾此前也在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家企业工作过。她也有上述同感。“培育一个设计师一般需要5年以上,因此宁波服装企业宁可每年花钱去买新款,推出新品,也不会把重点放到对设计师的培训上。”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其实早在多年前,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等企业也曾经花大力气高
薪聘请和培育自己的知名设计师,刘洋、武学凯、
方敏、吴海燕等中国十佳设计师都曾经为宁波服装企业服务过,但双方的合作并未能持久。
“宁波服装更重视加工制造和市场,而设计师要主导从面料到终端的各个环节,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协调成本很高,这是导致双方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另外宁波的时尚氛围较弱,连个让创意设计师喝咖啡交流思想的地方都很少,怎么能留住设计大师们。”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
对策
整合资源开始突围之路
记者多方采访业内人士发现,服装业内普遍认为要培育优秀的设计师,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育机制,其中的要素包括设计师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展示主推平台等等。而宁波目前缺乏相关机制。
“宁波虽然有浙江纺校,也有设计师专业,而且与英国等地的设计师院校有着良好的沟通,但总体而言,其培育的人才在进入服装企业担任设计工作后,缺乏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设计师个人要成长,必须要到其他条件更好、氛围更好的城市如伦敦、北京、上海等,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张晓峰认为。
针对宁波缺乏优秀设计师的现状,宁波服装协会也表示正在考虑破解这一瓶颈。“我们希望在服装协会内成立设计师专业委员会,建立设计师交流平台,推出设计师作品大赛。这样就可以凝聚一群设计师。”张晓峰说,“现在宁波时尚品牌越来越多,有可能出现设计师品牌,组建设计师专业委员会时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