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化解产能过剩已再次成为政府工作重点。
上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则召开全国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均是针对产能过剩部署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作出安排。
产能过剩现状如何?从A股上市公司居高不下的“存货余额”中,或可管窥一二。
11日分析鲁股三季报数据发现,数家上市公司深受产能过剩困扰,存货余额一直高企。如鲁商置业,其年初存货余额为169.12亿元,至三季度末,增至208.26亿元。此外,青岛海尔、山东钢铁等制造业巨头库存量均较大。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单列的这项财务指标,牵动着众人的神经。
多名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业界人士均表示,此轮产能过剩具有全面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出现了过剩。目前来看,产能过剩已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水平。
制造业鲁股承压
从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存货数据来看,地产与建筑类公司是存货最高的板块。在存货余额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包括了万科A、中国建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4家地产公司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交建等4家建筑类公司。此外,还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其中,万科A以3388.34亿元的存货余额排名第一。
而在山东地区,地产、钢铁、纺织、电子等领域存货较多,制造业库存问题较为严重。
除上述提到的鲁商置业外(需要说明的是,房地产公司将开发中的地产项目纳入存货,使得此类公司的存货与一般制造业企业存在明显差异),青岛海尔三季度末的存货余额为52.2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同处一城的海信电器三季度末存货余额为28.52亿元;晨鸣纸业三季度末的存货余额为40.63亿元,在中报期末,其存货余额40.9亿元,显示其存货居高不下。
钢铁和纺织板块也是存货高企的“重灾区”。山东钢铁三季度末存货余额达60.29亿元;孚日股份和鲁泰A的存货余额也均超10亿元,分别为18.86亿元和17.36亿元。
“总体来看,山东制造业上市公司库存虽然‘承压’,但其所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国际财务管理师协会山东中心主任王陈表示,“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存货高企毕竟需要警惕,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纺织板块的库存表现,也彰显了行业现状。截至10月31日,纺织服装业8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前3季度的存货数值,合计达768.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25.44亿元增长6%。
在上述81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中,有57家公司前3季度的存货均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有14家上市公司存货超过10亿元。
如果国际经济增长缓慢或又陷泥潭,纺织服装存货则难以回归正常水平。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出口的依赖度较大,出口量提升是缓解纺织服装存货高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