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系统。支持企业采用新原料、新技术发展针织服装新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开发中心,并与服装企业形成产业开发链。鼓励企业以品牌、技术和市场为要素开展服装外发加工。
培育企业引导投资 八举措全面助推产业升级
培育企业梯队。推进总部、集团型、“小巨人”和优势成长型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发展后劲、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梯队集群。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开展小微企业“助长行动”,帮助一批细分行业领先、成长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服装研发设计人员、外贸专业人员,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逐步形成纺织人才梯队。
强化投资导向。积极引导资金投向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和最终消费品领域,以投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产品结构优化。支持企业开展纺织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推广应用工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强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培育各类技术人才,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重点企业与有关科研究院校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进度,加快纺织产品换代升级。进一步加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扶持力度,为面广量大中小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实施品牌战略。争创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形成以国家级品牌为龙头、省级品牌为重点、地市级品牌为基础的品牌集群。鼓励企业参与各级知识产权应用、质量标杆交流、用户满意服务等创优活动,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壮大品牌经济规模。鼓励自主品牌企业加快国内分销中心或直营门店等营销网络布局,建立健全品牌维权援助机制。
促进两化融合。全面落实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战略,深入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百千万”工程,开展研发设计信息化、产品和装备智能化、信息平台集成创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商务智能化、节能低碳信息化、安全生产信息化等重点工作,提高信息化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和企业掌控能力。
实施循环经济。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设全区印染产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试点。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盛泽主城区范围内不适应城镇发展规划、存在严重环保风险的印染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改造。贯彻执行省有关污染排放企业试点实施差别化电价和取消峰谷电价方案,研究建立市场倒逼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继续执行《关于加快淘汰印染企业落后设备的实施办法》(吴政办〔2009〕134号)。
推进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东方丝绸市场建设,加快市场核心商区建设进程,调整提升周边商区业态定位,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加快色坯市场建设,提升市场经营层次。推进商区、物流、总部、网络、品牌、供应链等现代商贸形态和商务经济、会展经济等新经济模式融入到专业市场的发展之中,推动东方丝绸市场科学、规范、有序发展,实现市场的交易档次、交易手段、成交金额和服务平台的全面提升。
鼓励兼并重组。鼓励现有纺织企业以产业链延伸为目标实施收购和兼并,对政府主导的企业收购和兼并行为进行奖励。奖励金额原则上相当于收购兼并过程中产生的税费地方留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