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丝博敦煌纺织品展开幕 绢幡告诉你唐代那些事

时间:2013年12月30日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郑林吉

中国丝绸博物馆,敦煌展的第二站——“千缕百纳—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展昨天已开幕,展览持续到明年3月15日。

丝博敦煌纺织品展开幕 绢幡告诉你唐代那些事0.jpg

    今天,如果你刚从浙江美术馆看完敦煌艺术展出来,别急着离开。沿着玉皇山路往南步行10分钟,中国丝绸博物馆,敦煌展的第二站——“千缕百纳—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展昨天已开幕,展览持续到明年3月15日。

    相比浙美展馆气势恢宏的穿越架势,丝博的展厅更像是考古工作者屏息凝视的发掘现场。这里展出的,是敦煌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敦煌考古发现的宝贝,也是莫高窟丝织品首次大规模的对外展览。

    上世纪6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曾为莫高窟的洞窟进行维修。1980年代,他们又对莫高窟北区做过全面的考古清理和发掘,出土了一批隋末唐初至元代的丝织品和其他织物。

    其中,经幡很多。普通人有什么心事,便会做一口(注:口,幡的量词),挂在佛塔、殿堂或是旗杆上,用来祈福、消灾。这些幡的面料很丰富,棉毛麻丝都有,工艺也多样,刺绣、彩绘或施金银泥,十分富丽。

    普通人看来,这块布头像是“装装样子”的。但如果你仔细读读幡上依稀可辨的文字,或许会心一笑。

    “女阿阴为患腰得 损发愿造番(幡)两口……”这条迷你“发愿文绢幡”是在莫高窟130窟里发现的,上面有淡淡的手写墨书,三四行,像一条微博。

    “唐代女子称呼姓王的就叫阿王。武则天也曾被叫过阿武。这里是说一位姓阴的女人,腰不好,得了病,便造了两口幡,一来希望自己的腰病快点好,同时也为她过世的女儿祈福。”丝博馆修复师王淑娟解读道。

    此次展出的58件(套)纺织品文物,年代涵盖北朝、盛唐和元,大部分都残破不全,所以,丝博的修复师花了一年左右时间,为它们洗澡、整形,全手工缝补,才得以恢复原貌。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