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产运动鞋服品牌上演行业“星跳跃”

时间:2013年04月15日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

走出困境是需要改变的。实际上,对于体育用品市场,国外的看法更为乐观。体育产业专家艾米特·琼斯今年3月乐观地提到,体育用品这个市场的大蛋糕会持续膨胀。直到2018年,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的规模。

  步行街圈地

  上市和扩张

  从广州的上下九走出来,来到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步行街已经成了每个城市最旺的“新名片”。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湖南路、长沙的黄兴南路……这些步行街也是国货最为注重“跑马圈地”的兵家必争之地。

  时间轴回到2008年,那一年的奥运,给了国货体育品牌大好的商机。安踏和中国动向于2007年上市,特步在2008年上市,而匹克和361度,也都赶在2009年上市。

  一边是“奥运概念股”的资本驱动,一边是举国对于体育的疯狂热情,扩张的“圈地之路”,就在各个城市的步行街上,大张旗鼓地铺开。

  那时候,无论在哪个城市,都会看到类似的场景:同一个运动品牌,少则出现1~2家,多则出现3~5家。虽然面积不等、形象各异,但这些店铺都有着一个牌匾、一个名字。

  曾在行内摸爬滚打数年的肖毅想起当年疯狂的岁月不禁一笑:“我的老家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不到2公里的一条街上,3家安踏、3家匹克、2家361度。其中有两家同品牌的铺面,竟然就一街之隔。”这是多么恶性竞争的场景。

  好地段、好铺面十分有限,当年竟还出现过“抢铺开张”的奇景。“遇到好位置的铺位,几个品牌会一起抢。你开价30万元,那边就升到50万元。结果铺主赚得最多。”曾在李宁市场部工作的崔明这样说。

  在李宁的2011年年报中显示,当年李宁的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和折扣店共有8255家;安踏的店铺加上运动生活和儿童体育用品店达到9297家;匹克和361度的店铺数量都达到了7000家以上;店铺最少的中国动向,也有3119家店铺。

  2011年,成了国货体育品牌“跑马圈地”的巅峰之年。但谁能预料到,这样的扩张规模会带来什么隐患?

  大环境影响“繁荣”

  高库存已埋伏笔

  其实,被媒体反复宣扬,视为洪水猛兽的“高库存”,出现的道理很简单。在疯狂的扩张模式下,首先店铺的质量参差不齐;其次,品牌商将货批发给了经销商就算销售完毕,卖不卖得出去,品牌商却不管。这样,报表上的数据虽好看,实际上大量的货并没有被消费者买回家,而是堆积在经销商的仓库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环境不景气的问题慢慢转向国内市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对于国内体育品牌的问题有精准的认识。“在外向型的市场上,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欧美市场卖不动了,进出口受了影响。外面的市场一萎缩,国内市场就受到挤压,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当时,同质化的产品充斥着国内体育产品市场,“同质化问题太严重,各品牌没有让消费者具有深刻印象的产品。”谭建湘说。

  同时,价格战开始上演。众多品牌纷纷祭出“折扣大比拼”。如此一来,虽然可以快速回流资金,但对品牌的伤害巨大,消费者也养成了“不打折不买”的习惯。

  据统计,李宁在2012年减少门店数量1821家,安踏主品牌减少590家门店,而匹克则关店1323家。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