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服饰标准设计是一个严肃的过程
提振汉民族服饰的建议,在社会各界和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多网民支持这一提议,认为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民关心:倡导汉服以什么为标准?是不是要恢复“汉朝”的服饰,或者设计一套所谓的“国服”?
对此,张改琴解释说,我所说的“汉服”,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国服”,更不是汉朝的服饰,而是汉民族的服饰。汉民族服饰是一个大的概念,是指带有中国传统元素、吸收外国服饰精华、适合中国人穿着、具有多样化多风格的服饰结合体。“就汉服来说,设计和生产并不难,关键是国家要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信号。我只是把这个事提出来,至于如何设计,以什么为标准,这是个严肃的过程,需要专业部门和权威机构认真研究。比如可以委托服装学院进行设计,发布多个版本,供社会公众广泛讨论,从中选取广大群众最满意、最认可的一种或几种,最终由国家制订具体的式样并予以发布、推广和使用。”
也有人说,提倡汉民族服饰是一种复古。对此,张改琴不这么认为。她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我们都是整体向前发展。在阔步向前的道路上,我们提倡汉民族服饰,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尊重,是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展示大国形象的具体表现,与复古是两回事。即使在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复古”,那也是积极的、科学的、向上的。
张改琴说,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很多元素,比如丝绸、刺绣、绘画等。中国民族服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婚礼,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有很完整的婚礼仪式和服饰,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比如汉族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头饰、帽饰雍容华贵,非常漂亮,再坐上红红的大花轿,更有喜庆热闹的气氛。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开始选择这种婚礼形式,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迎合和回归;也有些重要仪式和活动,人们集体穿长袍宽袖的“汉服”,说明民众有这个需求和热情;一些外国朋友到中国,更喜欢寻找具有中国元素和特色的东西,包括饮食、语言、戏剧乃至服装等。
“既然服饰承载着这么多的文化意义,我们的设计一定要慎重,决不能草率。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张改琴说,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旗袍,设计很成功,一度非常流行。但由于款式单一,没有形成系列,特别是旗袍能穿出高雅,但穿不出富贵,更不适合老年妇女穿着,逐渐有淡出人们视线的可能;上世纪90年代的唐装,还是款式单一,花色单调,最终也没有流行起来。“因此,我认为汉民族服饰的设计,必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合历朝历代的服饰特色,吸收外国服饰精华,又适合现代人穿着。必须遵循系列化和规范化的原则,使设计出来的服饰避免单一或单调,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