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满意度低是硬伤
社会消费观念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非猝不及防,奢侈品牌带着“自大”的心态,未能及时调整其在华产品创新、营销策略和品牌定位,也是致使其失掉大批中国顾客的原因。
多年来并不满意的消费感受,使得许多国内消费者不再相信“越贵的东西就越好”。仅去年一年,路易·威登皮鞋“质量门”、爱马仕“造假门”与“验货门”、杜嘉班纳阻止拍照引发大规模抗议等事件,让原本对奢侈品寄寓很高期望的国人心存疑虑。
据相关调研显示,69%的消费者认为降低维修服务价格、增加产品维修点和缩短产品维修时间是奢侈品牌最有待改善的地方。此外,一直以来,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门店“多买受尊重,不买遭冷眼”的服务态度有着强烈的不满。
如今,国内奢侈品消费者不再青睐硬邦邦的广告宣传,而转向了参与性更强的方式,如品牌公关活动——对品牌文化内涵的自我发掘,才是他们想要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接受消费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有专家指出,多数奢侈品牌仍在“吃老本”,在传播品牌形象方面反应迟钝,其过时的营销方式已经无法跟上人们求新、求异、求快的崭新消费理念。虽然也有一些品牌意识到了转变营销方式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始从中获益,但大部分品牌仍然固守老套的营销模式,失掉了大量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