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对数量多达300万户的个体工商户和更为庞大的自由创业者群体来说,他们创业起步阶段的融资需求通常只有10万-30万,但除了当地的城商行、农信社和个别股份制银行外,国有大行为代表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在该业务上“集体失踪”。
税费负担吃掉中小企业大量利润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应缴纳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多达18种。而在东莞,上述税收分别占到当地国税和地税入库总收入的76%和70%以上。其中,企业所得税按企业利润的25%纳税。仅这一项,中小企业就需要把当年利润的1/4用来缴税。
除了税收,中小企业意见更大的是地方政府以种种名目向企业征收的行政收费。如东莞某企业去年曾因拒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缴纳近4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虽然是依法征收的地方政府性基金,但因宣导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许多企业不清楚这项基金征收的法律依据,也对基金的使用、管理产生质疑,更不清楚国家有关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度引发一些中小企业的强烈质疑和不满。
同时,一些企业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但相关部门却无法为企业提供信息,企业自身很难从社会上招聘到残疾人,也不清楚如何联系残疾人就业,只得全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对于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政府出招
创业遇最严酷寒流 广东出招助创业者“过冬”
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小微企业在技术装备、科技水平、企业自身素质、管理方式等方面又多显不足,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百姓创业致富,正遭遇近10年来最严酷的经济寒流。
有鉴于此,近1年,广东省陆续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56条”)、《广东省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9条”)等政策文件,启动广东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形成推动中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经济大环境,改善百姓创业小环境的政策合力。
成本高? 切实降低人工成本
针对中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56条”对广东中小微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员工支出方面给予减免或放宽。如将养老保险费率较高地区的单位缴费比例逐步降至15%,各地级以上市可按规定对困难中小微企业阶段性适当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工伤保险基金可按规定适当下调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对目前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订单少? 搭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
针对中小微企业订单不足,“56条”要求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切实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实施190项广货市场开拓活动,积极拓展国内二线城市市场;对中小微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等给予资金支持;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在东盟、南美、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