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北京汉光百货“突围” 增强本土化开发自有品牌

时间:2013年06月20日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

“中友”变更为“汉光百货”,改名只是个开始,汉光百货副总经理浦嘉嘉表示,以改名为契机,今年下半年开始,汉光百货将进行装修翻新和楼层调整,同时增强本土化。

  “我们商场每年电费要1000多万,银行刷卡手续费每年将近500万,再刨去税费等等,商场的净利润在3%左右。”陈先生表示,目前百货行业的净利润平均水平就在2%-3%,“10年前净利润可以达到8%-9%。”

  除此之外,来自租金的压力也非常巨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从2005年到现在8年左右的时间,租金的成本最高增长了十几倍。“成本大幅度提升,加剧了零售企业经营负担,也直接导致了销售净利润走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目前零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营成本提高。其中,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这对净利润率平均水平在2%-3%的零售业而言,确实是极大的挑战。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表示,当整体经济转入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相应放缓也是必然,同时多种因素叠加下,百货企业的获利空间必然不断被侵蚀。

  外患:

  电商冲击 成网店“试衣间”

  很多人对去年双十一的网购狂潮记忆犹新,双十一当天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人民币。

  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董事长总裁李生表示,“这个数字相当于2011年国美销售额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王府井去年整年的销售额,相当于2011年麦当劳中国旗下1400家门店合计销售额的2.36倍。”

  近两年电商的迅猛发展无疑对传统百货造成冲击,去年就曾有媒体爆出“实体店成网购试衣间”的新闻。

  “我的衣服、鞋子、化妆品很多都是先在商场里试穿、试用,选中合适的之后便到网上买,一般来说,一双700多元的鞋子在网上只需300多元,相当于五到六折。”白领魏小姐告诉记者。

  而像魏小姐这样先去商场试穿,记下货号和尺码然后上网淘宝、下单,这样的“网购达人”也被称作“抄码族”。

  专家认为,在面对来自自身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内忧同时,电商等外部业态对传统百货的冲击与挑战也更为加剧和显现,一些传统商店被迫沦落为人们只看不买的“试衣间”。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