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11日至13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简称“深圳服交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前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深圳服装行业今年将迎来一次洗牌,三成服装企业生存艰难,树立自己的品牌是深圳乃至中国服装企业在新时期应当重视的,未来希望能团结深圳服装品牌走入国际市场。
据本月完成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走品牌之路是中国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加强创新与设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是中国服装品牌向国际市场晋级的三大“敲门砖”。
深圳服装品牌如何更好走上国际?
“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品牌服装,为服装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传播了中国服装品牌的正能量。”沈永芳告诉记者,中国是服装出口大国,但还不是服装品牌强国,很多服装品牌只能在国内叫得响,在国际上很难吃得开。
沈永芳经常参加国际时装周、考察各地服装企业,她认为中国服装品牌与国际大牌的产品上差距并不大,最重要的差距在于文化、思想观念上,在于对时尚的理解、领悟还不够。“深圳毗邻香港,站在时尚前沿,但深圳还不够时尚。深圳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可能差不多,但生活品位、时尚品位还有一定差距。”
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深圳服装行业的沈永芳告诉记者,深圳的移民文化带来了深圳品牌的多元化,早在20年前,深圳服装业就已经开始了品牌之战,已经有了树立品牌的观念。如今,深圳服装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女装的设计理念、款式创新、面料选用、加工工艺、市场营销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些品牌还走上了国际秀场。不过她也坦言,过去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无法代表将来,深圳服装企业应该有如履薄冰的紧迫感。
谈及深圳服装行业面临的不利条件,她认为深圳服装人才的缺乏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土培养的服装人才、奢侈品管理人才无法满足需求,就很难与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高校众多、人才相对较多的地区进行长期竞争。
上述调研显示,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71%)、加强创新与设计(63%)、吸引更多优秀人才(54%)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向国际市场晋级的三大“敲门砖”。400多家受访企业中,设计跟不上、人才缺乏(49%)被认为是限制中国服装走向国际舞台的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认识到设计人才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国内服装产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很多产品顶着“洋品牌”,实为国产原料、且价格虚高严重(45%),则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参差不齐。
环球资源企业事务总裁裴克为表示,中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迈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不过通过这次调研可以看到中国的服装企业的信心,他们已然认识到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的重要性并积极践行,同时,由单纯的只抓生产到高度重视创新设计和优秀人才的转变,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成本上升困扰深圳服装企业
上述调研还显示,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成本上涨(65%)依旧是中国服装行业普遍头痛的问题;设计跟不上、人才缺乏(49%)成了限制中国服装走向国际舞台的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认识到设计人才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