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当当网上线了服装尾货特卖频道“尾品汇”。当当的“尾品汇”专注做线下中高端品牌的尾货特卖,初期参与特卖的品牌以线下的鞋服品牌为主,将包括MO&Co、ZARA、Lee、Levis等,几乎与“唯品会”网站定位如出一辙。记者留意到,当当网CEO李国庆对此抱以很大厚望,当时在微博中说:“当当网2013年服装目标45亿,当当尾品汇是重要一战,名品特卖必须3折以下!整个服装3000亿市场,空间很大,当当今年要力争服装网购前三!”
之后,中国内地最大的女装鞋零售商百丽国际旗下电商平台优购时尚商城宣布,优购拆分出优购特卖商城,杀入折扣特卖零售市场。
又在不久前,京东推出了“闪团”业务,首批与三星、博朗、方太、罗莱、雷朋、杜蕾斯、飞利浦、新安怡、汤臣倍健、云南白药等品牌达成合作。
当然,以服装为核心品类的天猫也不会错过尾货市场的机会,天猫副总裁少龙透露,天猫今年将推出全新的“品牌特卖”平台。
“特卖”背后,是企业的库存问题
李宁199元的T恤只卖19元,这样的特价在平时并不多见,但在这些网站却非常普遍。记者翻看了诸多的“特卖”模式的网站,看到上面的折扣都非常诱人。
在唯品会,卡帕Kappa是1折起,耐克男鞋是2.2折起;在尾品汇,森马是1—3折,迪斯尼是2—3折等。记者看到,这些有着超低折扣的产品,多是以服装、鞋类为主,虽然有不少一线的知名品牌,但更多的是三四线的线下品牌和外贸品牌,还有个别淘品牌。
从展示的商品来看,“特卖”95%以上都是一些旧款产品。比如,运动品牌老大——李宁库存积压严重已经不是秘密,在“特卖”之后,李宁公司曾公开表示,通过在网上低价甩卖,效果很好。
知名电商观察员鲁振旺认为,电商这么热衷于做“特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的服装品牌从去年到今年库存的危机一直是存在的,有大量的库存没有消化。正是这样一个现状促使了各大电商都纷纷的加入“特卖”行列,利用自身的流量来帮助厂家清理库存。
在“特卖”模式被诸多电商相中的背后,隐藏着服装企业高库存,迫切需要“解压”的真相。
体育服装垂直类电商西街网总经理郭洪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服装企业已经到了不流血甩卖,就没出路的地步,哪怕在线上,如果不给白菜价,也是卖不掉,实属无奈之举。
模式有争议,但浙江服装企业愿尝试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电商市场上,为了生存和发展电商企业可谓绞尽脑汁,只要能看到一点希望,电商企业都去尝试,“特卖”模式的跟风造成了电商企业间的同质化。
另外,企业在低价甩卖库存的时候,是否会带来假货、次货问题的横生,这些都是消费者要特别留意的。
关于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个别浙江服装企业的时候,对方依然表示愿意尝试。杭州下沙的迪尔马奇,是一家主营男装的淘品牌。负责人李君慧告诉记者,服装的销售旺季是在下半年,从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压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卖这种方式,我还是乐意尝试的,对服装企业处理库存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