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高得迫使外商改订单
羽绒被、化纤被,价格相差近十倍
这两天,三星羽绒的外贸经理正忙着跟美国客户确认订单修改的事情。对方是美国一家大型连锁百货公司,每年光羽绒被的订单就有15万条。
一条出口羽绒被(羽绒含量75%)的出厂价是80美元左右,今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羽绒原料上涨近一倍,羽绒被的价格至少上涨60%。
因为是老客,双方来回沟通了好多次,要么提价要么改单,提价的幅度在20%~30%,即使这样,企业自身还得承担另外一半的成本。“几次沟通后,他们选择将部分羽绒被改成化纤被。”这位外贸经理说,和20元/斤的化纤成本相比,羽绒价格实在太贵了,而美国的终端不可能那么随意提价。
“今年外贸羽绒制品的日子很难过,能做到少亏或者不亏就很好了。”浙江恒迪寝具总经理范小明也有类似的困扰。该公司2006年成立时主打羽绒被,当年销售1.5亿元,而现在,这块比重已经萎缩到不到5%,势头被化纤被赶上,这和欧美经济不景气影响消费也有一定关系。
“现在羽绒被的单子逃都来不及,哪敢多接啊。”范小明说,手头的几个大单子,是禽流感疫情出现之前早就签下的,根本没顾及原料价格上涨这么快。“现在我们都在主动跟客人商量,减少订单或者改单,或者改成化纤被,两者价格相差近十倍。”
“多做多亏,现在还是想办法度过这道难关。羽绒行业,真是越来越难做了。”范小明不止一次感叹。
萧山聚集着120多家出口羽绒制品企业,羽绒及其制品出口超过全国的三成,很多企业也感到阵阵寒意。
浙江萧山检验检疫局动植处处长童兰英表示,近三年来,羽绒制品出口已经连续出现批次、金额双下降,其中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禽类养殖规模逐步缩小、羽毛绒原料持续上涨为主要原因,而禽流感的发生使得羽绒制品成本大大提高,出口将雪上加霜。今年1~5月,萧山出口羽绒寝具2946批次,同比减少4.3%。这个影响还会持续:有部分企业的订单是禽流感疫情出现之前签下的,价格和数量早已确定,原材料的短缺和价格的不断上涨将可能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即使采购到原料,也很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