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不断增加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海外侵害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也频频发生。在王荣菁看来,企业要充分利用中国“海关备案”这道有效保护网巩固市场,维护产品竞争力。
王荣菁解释说:“无论是专利、商标还是版权,诸多价值颇高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均为外商。除了依法提出权利保护的注册登记外,民事诉讼仍然是外商权利人最为常见的维权手段。在进行知识产权维权诉讼前,外商最需注意权利证明、被告侵权行为和赔偿数额等证据的保全收集和本地化。”543模特陈列道具公司开发副总经理吴金卫表示,如今,企业应谨慎对待知识产权维权。因为自己有切身体会,此前常被其他企业仿造产品的事情困扰,为了保护自身权益,他连续几年在国内申请超过17个专利,打过许多场官司,每次均以胜诉告终。
“养、套、杀” 背后或为品牌战
近年来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持续低迷,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也开始调整中国市场的经营策略,精耕二三线城市。耐克曾表态,今年计划新店将从一线延伸至二三线市场。此外,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也曾表示,到2015年,阿迪达斯计划进入中国1400多个中小城市。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正面交锋在所难免。
尽管所处的专业角度不同,但无论是法律专家还是业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本土品牌的思考。
商务部研究院主任郝宝生表示:“最初企业既小又无利时,谁都不会关注,做大做强后眼红的人必然多。关键看企业在宣传注册中是否加入乔丹的内容,如果只是擦边球,那就是傍名牌行为,如果不是,全球名字叫乔丹的太多了。”
王荣菁表示:“无论诉讼结果如何,对于迈克尔·乔丹和其所代言耐克旗下的air Jordan品牌而言,他们都已是赢家。因为整个事件表面上是两起诉讼,实际上则是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在中国市场进行的一场商战。国际巨头向来所谓知识产权的运用模式,就是‘养、套、杀’:先养肥,再套住,然后宰杀获利。外商利用中国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的足够重视,在初期,不但不会轻易浪费时间精神和金钱提告,反而是故意放纵,等到企业做大有利可图时,就以各种高超、娴熟的商业战略和诉讼谋略狠捞一笔。当然,作为一种商业竞争策略和生意模式,商标抢注有其合理性,但是‘乔丹体育’事件给予我们的警示就是投机心态所伴随的山寨行为和短视作法,无疑将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甚至导致企业日后在市场扩张的进程中面临更大的法律和商业风险。”
郝宝生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种种“搭便车”的行为,非常容易使企业在以后品牌培育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在商标上存在隐患,推广方式、体育赞助和渠道方面也存在一些模仿痕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建立起来的竞争区隔不大,行业壁垒也不高,很难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如何应对国际品牌的市场竞争,他建议本土品牌应提升品牌的差异化,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同时改善绩效模式、零售渠道、消费者体验等措施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业界人士指出,在面临行业洗牌的背景下,本土体育品牌可以抓住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内需结构变化等趋势带来的童装、户外、时尚休闲等新兴市场热点,一方面可以获得利润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品牌内涵。
近几个月,“乔丹体育”懒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在其官方微博的公告栏陈述似乎能做出解释: “跨越·新生——beyond yourself! ”未来“乔丹体育”是否会乘胜追击,夺回控制权,还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