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贸区战略的不断推进,东盟与中国、欧盟的关税优惠措施效果不断显现,加之东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巨头,如优衣库、eland、gap等正加速向东南亚转移。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自东盟进口服装呈快速增长态势,进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1.3%和33.6%;进口均价下降11.7%,我国自东盟地区进口服装的企业以跨国“快时尚”服装和运动品牌服装为主。
优衣库、h&m、gap、eland、zara、ck、阿迪达斯、耐克等八家企业占我国自东盟进口服装的三成以上。其中,优衣库、gap、eland、ck自东盟进口服装增幅达80%以上。分析称,上述态势表明,随着自贸区战略的不断推进,东盟与中国、欧盟的关税优惠措施效果不断显现,加之东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国际服装品牌巨头正加速向东南亚转移。
代工服企回应订单转移
“来自东盟和其他劳动力低廉国家的竞争虽然给中国服装代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部分企业仍然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天服三悦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卫民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说。
天服三悦是我国天津市的一家服装企业,为zara、c&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做代工产品已经有10年以上的历史。马卫民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快时尚品牌确实有部分服装订单正在向低劳动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但其总的变化趋势是:订单更散,频次更快,这对中国代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留住快时尚的订单,变得越来越难。
低价高质的对手
“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服装人工成本比国内平均低10%左右,并且其做工的质量和国内产品质量并没有大的差别。”马卫民向国际商报介绍。
东盟国家服装产品的低廉价格不仅仅来自人工,大规模工厂、质量保证和进口中国“零关税”也是他们能够吸引快时尚品牌订单的原因。马卫民称,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一两千人的大工厂不在少数,相反我国服装工厂的规模却正在萎缩,规模优势不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还抢走了国内的部分大单;另外,由于快时尚服装中的部分产品以设计和简约取胜,因此对生产工序和用料的要求不是十分复杂,同时东南亚工厂注意生产流程和质量检测,产品质量很容易满足快时尚品牌的要求;“对于快时尚的中国市场来说,东盟生产在质量上和国内一样,同时价格又更便宜,又没有进口关税成本,快时尚品牌没有道理不选择在东盟进行生产。”马卫民担心地说,一些中国服企的利润率本来就在10%以下,这样的价格竞争使他们的利润尽失,于是便放弃了快时尚订单。
记者联系了曾经为快时尚品牌h&m代工的北京铜牛集团旗下的服装工厂,该企业负责人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并表示已经两年没有和h&m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