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国际商贸城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大平台,入驻商贸城将为企业带来无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日前,诸暨国际商贸城建管委与诸暨鞋业科技协会对接,在直埠镇举办了一场面向直埠鞋业的推介会,会议一结束,鑫得宝鞋厂的老板傅杨东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3个商铺。据了解,作为诸暨传统产业的直埠鞋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有着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产业也遭遇了发展瓶颈,而诸暨国际商贸城抛出的橄榄枝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已有70多家鞋业企业将抱团入驻,申请商铺达到了120多个。
□记者 周楷华
缺乏专业市场,产业遭遇瓶颈
直埠鞋业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当年就是凭借一双保暖鞋打天下,小小的直埠镇最多时涌现出了近千家鞋业企业。产品单一、品牌意识不强,和许多传统产业一样,直埠鞋业有着诸多自身缺陷,正因为如此,2006年产业遭遇寒冬,众多小企业纷纷倒下,目前全镇鞋企还有150多家。不过行业洗牌同时也给产业带来了活力,目前直埠鞋业已走出保暖鞋的单调格局,开发出了众多新品,营销模式也从原来的跑出去找客户变成现在的有客户自己会上门下订单,绝大部分鞋业企业具备了足够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去年,直埠鞋业产值超过了10亿元。
即便如此,直埠鞋业还是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产业无法真正做大做强。直埠镇工业副镇长朱蒋洪介绍说,今年前5个月鞋业产值只有4亿,在全镇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不到30%。企业的创牌意识仍然不足,虽然直埠镇对鞋业创牌有着强劲的力度,创牌奖励额度是其他产业的两倍,但目前也只有1只中国驰名商标和6只浙江省、绍兴市著名商标,贴牌加工占了产业的近七成。“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90%的老北京布鞋都产自直埠,大部分的利润和附加值也被品牌商赚取,我们一直在替别人做嫁衣。”诸暨市鞋业科技协会会长郭鑫儿告诉记者。
究其原因,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直埠鞋业一直缺少一个专业市场,每家企业都各自为战,没有集中展示鞋业的窗口,发挥不出整体品牌效应,贴牌加工也成为鞋业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放眼诸暨,大唐有袜业市场,山下湖有珠宝城,店口有水暖五金城,专业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器,而早在15年前直埠鞋业就谋划创办一个专业市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这也成为了产业的一大缺憾。”郭鑫儿说。
入驻国际商贸城,带来众多机遇
自己没有专业市场,面对诸暨国际商贸城抛出的橄榄枝,鞋业企业们自然不会错过。“诸暨国际商贸城有专业的鞋业板块,这里不仅能够招揽到国内外的客商,还能吸引到众多国内知名鞋企入驻,抱团入驻国际商贸城将最大程度打响直埠鞋业的整体品牌和知名度。”郭鑫儿说。
傅杨东创办了鑫得宝鞋厂已走过10个年头,他一直在自主创牌和贴牌加工两条道路上走得很纠结。“为他人做嫁衣真的是于心不甘,不但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且企业也做不大。”如今,有着年产四五十万双生产能力的鑫得宝鞋厂自主创牌和贴牌加工各一半,而打响自己的品牌一直是傅杨东的夙愿。“入驻商贸城是一个推广自己品牌的好机会,今后我们还将扩大自主品牌在企业生产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