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内衣这几年发展很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全国各地内衣品牌大量迁入深圳,总部经济、时尚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深圳内衣在商业模式和渠道的实践上,较好地吸收了其他成熟行业的做法,作了不少探索,为行业所关注和借鉴;三是深圳外销内衣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受到行业关注。
当然,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深圳内衣协会成立后,借助展会和媒体的推广,“深圳内衣”作为集群地的概念特征和行为特征越来越清晰。
比如,概念特征方面,深圳内衣协会和企业都极力强调深圳内衣是中国现代内衣的摇篮,品牌的孵化地,有领舞中国内衣发展之势。行为特征方面,深圳内衣以集群地的名义在国内外积极参展,最近又力倡筹建公明内衣总部大厦,大有抱团发展之意。
这些变化,意味着深圳内衣将以不同于盐步、潮汕、义乌的方式进军全国。而对深圳之外的其他内衣集群地而言,意味着“深圳内衣”正处于行业大调整的时间窗口。那么,深圳和深圳内衣有何优势呢?这些优势又是如何萌生、转化,并集结一起发生作用的呢?
从地理和历史角度来看,深圳临近香港,改革开放之后,承接、吸收了香港在信息、外贸、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内衣的摇篮。围绕着这一“摇篮”,内衣产业链得到逐渐扩展和完善,并形成了盐步、潮汕、小榄等几个基于制造加工功能的集群地,出现了内衣产业第一次小范围的产业转移。随着国外需求的提升,深圳内衣腾出了更大空间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发展,向内衣生态链的顶端发展。与此同时,其他成熟行业的操作方式也被深圳内衣吸收。
从政策和经济要素来看,深圳因毗邻香港,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验室,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块石头,国家足够重视,政策红利也远比其他地方为厚。地域优势与政策红利构成了深圳的初始优势。两者叠加,衍生出其他诸多优势,比如,信息物流优势、时尚创意优势、商业资源优势、人才团队优势等等。初始优势和衍生优势的混合作用,使深圳成为内衣诸多集群地中,唯一拥有制造实力但却摆脱了加工制造思维、传统商业思维的集群地。
而金融、法律、中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同步参与,从要素上完善了各种商业模式的模型。所以,一方面,深圳在内衣生产制造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也拥有高端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拥有“轻生产”的潜力和特质。
这种基础、潜力和特质的价值在于,高端制造有利于先进工艺的吸收转换;“轻生产”的基础和特质,缩短了创意与品牌,与商业的距离,使深圳内衣没有其他集群地的暮气。
反观传统内衣集群地,虽在产业工人数量、企业数量、产值数量等方面拥有优势,但大多处于产业生态的底端,难以把控渠道,很难影响消费者,引领趋势。
受创业观念、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影响,在传统内衣集群地,新生企业和品牌缺乏商业气氛的熏陶,难以摆脱对制造优势的依赖,切合不了时尚趋势、商业趋势、消费趋势,难以引领行业;成熟企业和品牌,多呈大(规模)而重(硬件设施)的状态,受发展惯性的约束较大,转型很有难度,只有延续既有优势,不断扩大规模和更新设备,增加品牌、品类,优化管理,很难在时尚创意、商业模式、消费需求上创新和布局。
这就是深圳与其它集群地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说明深圳内衣的优势和未来的趋势,却不一定能说明其他集群地已经落后,更不能说明深圳与其它集群地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个体。在信息交流越来越充分的状态下,通过资本介入和资源互换,其他集群地企业完全可以分享到深圳内衣的优势和成就。长期来看,这几乎就是必然。
深圳内衣对其他集群地的影响在于,它将很有可能引导行业重塑人才和资本流动曲线,重塑品牌运作轨迹,重塑产业分工角色,甚至重塑集群地特征和内衣格局,以及人们对内衣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