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后期棉花跟不上,企业怎么生产。现在只能等政策。”在记者采访中,多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均叫苦连连。山东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自家企业规模一般,竞争力也不是很强,虽然国家对进口棉实行3:1的配额,他们也并没有拿到多少。“相对于整个生产用棉来说,进口棉连1/10都占不上,每年还是主要靠竞拍国储棉。现在国家停止抛储,我们也没什么渠道去买棉花,企业生产很受影响。”
记者采访中发现,对于国储棉停止投放,抱怨最多的是一些中小棉纺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小型加工企业。有大型棉纺企业凭借自身资金优势,在此前的储备棉竞拍中屡屡中标,为后期的生产储备了足够的棉花。而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资金等条件受限,储备的生产用棉不多,因而遭遇“断粮”危机。“我们主要是生产棉线、加工棉被,利润本来就很微薄,全靠走量来维持生存。现在棉花的渠道没了,企业很快就运作不下去了。”河南商丘的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据了解,在日前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南曾明确表示,储备棉投放国家初步考虑还是投放到7月底,并称,这主要是考虑到新的棉花年度开始,为了避免棉花市场混乱,出现转圈棉等情况。据记者了解,所谓“转圈棉”主要指企业将低价抛出的储备棉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本年度的新棉交储,如果不考虑相关成本,以当前20400元/吨的收储价和19000元/吨左右的抛储价计算,每吨转圈棉的盈利空间在1400元。
虽然许多企业殷切盼望国家继续放储,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无任何关于7月底后会继续安排储备棉出库销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