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上海纺织握紧拳逆势而上 成本升利润薄

时间:2013年08月09日来源:网上轻纺城作者:

近两年,随着国内制造成本的上升,订单还是越做越难,利润越来越薄。因此,要抓住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提高进口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国际市场低迷,汇率变化加快——外贸难做,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数年。

  可对上海纺织集团而言,卓有成效的外贸“攻坚战”也在继续。过去几年中,上海纺织集团进出口贸易额逆势增长,去年已占集团营业收入的70%,连续3年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位列国内第一,去年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排名第40位;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

  逆势而上的力量,源自“握紧拳头”所形成的合力。

  上海纺织原本旗下进出口渠道多,力量分散。2008年金融危机时,集团子公司不敢接单,因为每做一笔都有坏账风险。然而,如果反应慢一点,原有客户就可能被抢走。

  上海纺织集团总裁朱勇说,“利用集团的资源,搭建统一平台,为子公司扩大外贸撑腰,成为纺织集团领导层的共识。”

  集团倡导“冬寒不冬眠”的理念,推出7条实实在在的措施与企业共克时艰。比如,为规避企业外贸风险,鼓励企业参加中信保投保,在集团集体投保、降低保费的基础上,再由集团对投保企业协议保费实施30%的补贴。再比如,鼓励企业以上海纺织整体形象参与外贸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对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的企业实施费用大幅补贴等等,让企业在“寒冬之中不觉冷”。一条条举措,让企业安全度过金融危机时的严寒。

  但近两年,随着国内制造成本的上升,订单还是越做越难,利润越来越薄。怎么办?上海纺织另辟蹊径。

  一则,集团旗下华申进出口公司等尝试转口贸易。据介绍,自从中国输出纺织品配额制取消后,一些美国客户希望华申公司不仅仅提供面料,而是制成成衣直接出口。华申在调研中发现,孟加拉国服装加工企业众多,成本却仅为国内一半,即使加上物流和跟单成本,总成本仍可降低30%。公司业务经理王晨深有感触,“原先只有从课本上接触到的转口贸易,终于在我们这里实现了”。而在纺织集团撮合下,新联纺、龙头等多家集团公司也将借鉴“华申模式”,在越南、柬埔寨等地开展转口贸易。

  二则,在集团平台集聚效应下,传统制造优势被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如今集团贸易总额虽然占比达70%,但作为集团本业的设计制造优势并没减弱,而且成为主推贸易企业发展的利剑。以往外贸公司接到国外订单,按照客户要求委托加工企业生产,赚取微薄差价。 

  如今,外贸企业利用集团内设计制造企业的优势,提供设计、打样、检测等服务,延伸产业链。而申达股份则走得更远。去年申达的女装品牌MISOKA 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在高档百货BLOOMINGDALE 上柜,“客户对设计的需求在这里成为现实”。申达外贸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许建琴介绍,从设计、打样到制作展示,公司研发中心依托集团优势,构成了一条特殊的ODM生产线。

  此外,纺织集团的贸易发展也在寻求进出口的平衡。目前集团出口额远远大于进口。“未来必须进出口两个轮子一起转”,集团董事长席时平表示,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外需低迷增长乏力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要抓住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提高进口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