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儿童用品行业的产业化趋势
近几年来内需市场的膨胀加快了我国童装产业的发展,但内需增长同样带来了市场的变化,为品牌发展创造了良机,同时使得行业洗牌提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儿童用品行业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既有大拇哥童装借助品牌授权进军玩具领域,又有卡嘟嘟从儿童书包等延伸到儿童鞋服以及文具等等,不少童装品牌的负责人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扩大产品线,丰富品牌旗下的品类。儿童用品是否该走“大而全”的产业化道路?如何走好这条路?本期精英会,早报邀请到海崴国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李韩峰、卡嘟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光洋、大拇哥动漫总经理蔡凡、小玩皮儿童服饰总裁黄良生等业界人士,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观点一
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秦光洋认为,儿童用品业的发展正在进入增长期。“我一开始是做箱包的,2011年才介入童鞋行业。当时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有过去,成人在买鞋的时候可以节约,但孩子在成长,对鞋子的消费是持续的,这让我非常看好儿童用品的发展。”他表示,正是因为这点,他从最开始的儿童书包,进一步涉足童鞋、童装的领域,如今更是涵盖到玩具、文具等品类。
“做儿童用品,就是要做品牌,才能够有一个根底,也才可能进一步升级。”秦光洋说,现在就是已经进入了“从单纯经营品牌阶段转向经营产业阶段”了。
黄良生也表示,儿童用品的产业化是现下的一个趋势。童装行业正在日益成熟,在整个服装产业中也占据了相当规模的比重。“在雨后春笋般的行业竞争中,就要做足童装的品牌化和产业化道路。只有拔得头筹、赢得先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他说。
蔡凡认为,现今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信息、电商、物流等发展迅猛,促进了童装所处的第二产业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也对童装的品牌营销提出了巨大挑战和更多要求。“我们要更注重对品牌个性、内涵的塑造,注重对品牌服务的提升。因此,只有与第三产业中的各个行业进行密切互动,才有可能发展壮大。不少童装企业纷纷强调品牌个性,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理念,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与营销活动,这些无一不说明童装已经迎来了经营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唯有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彼此融合、互动,并且坚持创新,才能制胜。”他说。
对于海崴童装来说,2013年也是蜕变创新的一年。李韩峰表示,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代理商知道未来市场会变成什么样的势态,不能抱着一个品牌不放,要多品牌多品类运作,要同源品牌多元化。“现在有很多代理商尝试把童鞋、玩具捆绑在一起做,这就是很好的模式。但一些小规模的品牌运营商,不像大公司有很大体量和资金操纵这个行业,刚好区域代理商在品类板块中有很强的运营经验,那么我就可以把我的服装品牌交给他,这样他原来所经营的项目和我所经营的项目可以看做是同源项目。例如鞋服一体化运营,虽然我不能做鞋子,但可以找做鞋的经销商把自己的东西放进去,增加了品类的丰富性。”李韩峰说,无论是品牌自己做产业化,还是联合营销实现产业化,这都已经是儿童用品业的一大趋势。
观点二
产业化需打好研发基础
蔡凡认为,走产业化道路,企业必须先打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即强大的研发生产制造实力和强大的品牌营销推广实力。“大拇哥有自己的设计研发生产中心,也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原创动漫制作团队和动漫产业、童装产业运营团队,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说,只有拥有自己的研发力量,才能够打造出个性化的产品,进而塑造良好的营销体系,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和独特的购物体验,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
秦光洋也特别强调了设计研发对于儿童用品产业化的重要性。“我一开始创业就非常注重设计研发,如果没有依靠自己的设计研发力量,我很难在一年之内就实现了外贸业绩翻番。”他说,现在从外贸转过来做国内的儿童用品市场,更需要不断地研发创新,“要关注小孩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还要关注国际流行趋势。我每年都要带着公司的设计团队去十几个国家,尤其是欧洲和南美地区,搜集流行信息,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始终走在市场的前列,也才有产业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