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从舞台到银屏 双手裁尽“戏衣裳”

时间:2014年01月26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苏州剧装戏具行业500年来起起伏伏,这其中发展至今并仍坚守的李氏家族堪称剧装戏具行业的重要代表。

从舞台到银屏 双手裁尽“戏衣裳”0.jpg

  旗装

从舞台到银屏 双手裁尽“戏衣裳”1.jpg

  男大靠

从舞台到银屏 双手裁尽“戏衣裳”2.jpg

  李荣森正在绘戏服图案。

从舞台到银屏 双手裁尽“戏衣裳”3.jpg

  宫装

  策划:赵洁

  剧装戏具

  制作技艺:

  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与昆曲相伴而生。苏州剧装戏具制作门类齐全,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其中戏衣类378种,戏帽类246种,刀枪类276种,戏靴类41种,髯口头面类79种,头饰光片类23种。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李荣森为其传承人。

  昆曲之妙,其一妙在曲词典雅,其二妙在行腔宛转,其三妙在表演细腻,然还有一妙不容忽视,那就是演员身上的霓裳羽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说:“戏衣行是戏曲演艺文化大舞台上的一片绿叶。”而他本人则是这些绿叶中最闪耀的一片,肩负着传承任务的他有着熟知历史风俗又敢于融合潮流的睿智头脑。他说他要为传承下来的技艺负责,“这个担子沉甸甸的,却不能放弃。”

  精益求精创行业品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苏州市桃花坞西百花巷的巷口,踏着阳光下斑驳的树影,走过苏州漆器雕刻工艺厂、刺绣研究所,在西百花巷4号的深处,一栋缠满了爬山虎的老苏州厂房映入眼帘。没有华丽的门面、没有斑斓的装饰,既落寞又陈旧,苏州剧装戏具公司(原苏州剧装戏具厂)以这样的面貌出现在记者眼前时多少令人有些诧异。

  然而,当记者走进大门才知道剧装戏具的华丽多彩不在于公司的外貌,而在于工人们手中每一件戏服、每一个道具,在于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在于作为董事长的李荣森的坚持。“苏州剧装戏具技艺已有500多年历史,至今仍然沿用一件一制的方式手工制作。”这是李荣森的一项坚持。苏州剧装戏具之所以闻名遐迩,不只因为制作门类齐全、图案独特、色彩雅丽,更因为有着令人惊叹的细致工艺和精良制作。

  李荣森曾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厂里为一个剧组制作戏衣,其中有一件是道长的“太极八卦斗篷”。制作前,李荣森特地告诫徒弟乾坤二面千万不可弄反,“必须乾在上,坤在下。因为乾代表阳,坤代表阴。”但当戏衣制作完成后,李荣森却发现戏衣是坤在上,乾在下,这与常理相悖,李荣森觉得奇怪,既然已特地与徒弟说明,为何还会出现这个情况?

  “观众、演员或许都看不出这些小细节,但是我不能容许有丝毫马虎。”李荣森想了想,立刻让承接衣服的业务员打电话给剧组,询问道观的道长是否为女性。经核实,果不其然。“当时我考虑到一般皇帝的服装为龙上凤下,但女皇帝武则天的服装是凤上龙下,这件戏衣应该也是这个缘由。”确定完这个小细节,这件衣服才算是真正合格,可以出厂了。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