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从舞台到银屏 双手裁尽“戏衣裳”

时间:2014年01月26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苏州剧装戏具行业500年来起起伏伏,这其中发展至今并仍坚守的李氏家族堪称剧装戏具行业的重要代表。

  曾为86版

  《红楼梦》制作剧服

  李荣森的爽朗直白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他不似江南人的温和细腻,倒颇有一股北方人的豪爽。李荣森不止一次在采访时开玩笑道:“除了技艺传承,我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决不能让我们公司倒闭。”

  李荣森说这话是有缘故的。多年前,还是剧装戏具厂副厂长的李荣森曾有过一段低潮期,“当时厂里的活少,骨干员工又都一个个流失,全厂只剩70多个工人,平均年龄51岁。”李荣森不愿就这样轻言放弃,他决定从热播的古装电视剧寻找突破口。

  事实上,1985年苏州剧装厂就已首次制作了电影、电视版《红楼梦》中的演出服饰,李荣森笑称:“当年与剧组的服装设计师和工作人员为面料、色彩搭配、各种细节,几乎从拍摄开始讨论至拍摄结束。我还为此又通读了两遍《红楼梦》,在书里有关服饰等描写的地方做笔记。”

  这次经历给李荣森积累了不少制作影视行业剧装戏具的经验。也是这份经验让李荣森敏锐地从影视行业嗅到了机会。上世纪90年代初,李荣森经友人介绍认识了著名导演张纪中,一部《天龙八部》中的服饰制作让张纪中看到了他们精湛的制作技艺。此后,张纪中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演出服饰、尤小刚导演的《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等演出服饰都由苏州剧装厂制作。当然,制作影视剧服饰也绝对不能松懈。“毕竟,传统题材的影视剧服饰和传统戏衣在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李荣森解释道,“因为在造型款式上,影视剧必须强调历史性和人物的生活背景等,而传统戏曲,为了能反复使用,在服装上面通常不会体现历史背景等。而在工艺上,古装影视剧往往依据历史,力求仿真,而传统戏衣则突出图案,强调工艺。”

  事后,许多人都感慨:这一举措间接地为戏衣制作行业保全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李荣森对于当年的决定也颇为自得,“现在戏剧行业正在回暖,所以我们最近的制作方向也重回传统戏衣了。”与时俱进,这也是李荣森为了传承与发扬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而努力的方向。

  剧装是伴随他长大的唯一伙伴

  “剧装戏具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是李荣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承认坚持这份行业的困难,他也坦言害怕技艺会在自己这一代消失,可是“不能放弃啊”。作为“李派”的第三代传人,剧装戏具几乎是陪伴着李荣森长大的唯一伙伴。

  李荣森记得,儿时每每放学后便在祖父工作的地方玩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苏州剧装戏具公司。“那时候我很皮,喜欢在厂里到处溜达,看看老师傅制样图,瞧瞧工人们制衣,摸摸制作出来的成品,厂里的一切都让我欢喜。”李荣森的祖父李鸿林,作为当时厂里颇为重要的技术人员,他发现了李荣森的灵性,于是,用一支笔、一张纸、一句简单的命令:“描图”,便“降服”了调皮的李荣森。也许是天性使然,李荣森对这种略显枯燥的娱乐方式表现出很大兴趣。从简单的涂鸦到描绘样图,直至逐步将自己的想法加诸于设计中。

  “所有工艺美术品,都少不了一个画。”又因为祖父与父亲都担任厂内设计师一职,李荣森暗暗立志也想成为一名剧装戏具设计师。1976年,李荣森正式在戏衣厂工作。起初,李荣森只是担任简单的刺绣配线发放的工作,本着脚踏实地的心态,李荣森依然做得尽心尽责。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两个月后的一天,负责刺绣检验的两个师傅相继病倒了,李荣森被调上来救火。“当时情况紧急,只有我一人,所以他们两个人的活我一个人干,而且干得很好,获得好评。”几个月后,李荣森就被调任负责刺绣调度,查验各个刺绣站进度。“25岁那年,我成为全厂刺绣工序的负责人。”1993年,李荣森成为副厂长。

  谈起自己今天的成就,李荣森说这离不开父亲的教导。“我父亲一开始并未让我如其他人一般学习整件戏服的设计与作画,因为那样的学习在初期更像是临摹,对于技艺的提高有限。所以,为了能让我拥有独立创作的技能,了解配色及配图的合适比例,我的学习是从局部中的一个云纹、一个图案画起的。”也正是在这种“关门弟子”般的授课中,李荣森学到了很多父亲口中“从最基础做起”的独家秘笈。

  夕阳产业也有春天

  采访的最后,话题回归至剧装戏具行业,李荣森说这个行业的起源在苏州,是与昆曲相伴而生。“戏剧演出需要大量的服饰,而苏州又一直是全国轻纺和丝绸的重要产地。”苏州剧装戏具行业的规模一步步壮大,据说,连京剧界的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和尚小云这四大名旦的剧装也均在苏州定制。“我的祖父李鸿林当时给他们都制作过戏服,上世纪50年代以前,戏剧界中大部分演员都熟悉他的名字。”

  苏州剧装戏具行业500年来起起伏伏,这其中发展至今并仍坚守的李氏家族堪称剧装戏具行业的重要代表。李荣森说传承的核心就是培养人才,近年来,他一直在积极地吸引年轻人对剧装戏具行业的关注和加盟。为此,他搜集资料、研究历史,将苏州剧装戏具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编著进了《中国传统戏衣》等书中。他还是中国戏剧学院的客座教授,讲述传统文化、讲述属于剧装戏具的故事。在李荣森的努力下,如今企业一百多名职工的平均年龄已由50岁降至40岁以下。

  “许多非遗项目其实都是夕阳产业,但我还是那句话,决不能让这些产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断送。”李荣森抽着烟,坐在沙发里,指尖的烟雾透过他身后的窗户飘向远处。他面露愁容却又意志坚定,“这辈子我就干了这一行,现在又是传承人,我一定要将这行干下去。”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