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PTA三巨头联盟限产 产业链对决大戏进行

时间:2014年06月11日来源:网上轻纺城作者:

近期,PTA工厂检修力度加大,而刚性需求又让下游聚酯企业不得不补货,整个PTA市场陷入供应紧张的格局中。
  “一货难求”的局面是从5月中旬开始的,而这个时间也成为本轮PTA价格疯涨的起点。

  近期,PTA工厂检修力度加大,而刚性需求又让下游聚酯企业不得不补货,整个PTA市场陷入供应紧张的格局中。

  “尤其是PTA期货1405合约交割后,逸盛石化将大量交割库仓单注销掉供给下游合约货用户。目前,其交割库里仓单总量还剩12000余张,较5月8日的52870张大幅减少,剩余仓单多集中在杭州临港、宁波高新和翔鹭石化等交割库中。”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介绍,当前整个江苏市场的PTA现货和仓单供应都极其紧张,现有库存不足120万吨,最多也只能维持一周的市场供应。

  现货市场供不应求引发PTA价格大幅上行。自5月中旬以来,PTA现货市场报价已由6000元/吨整数关口下方上涨至昨日的7000元/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累计上涨超过1000元/吨。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以逸盛、恒力、翔鹭为代表的PTA三巨头联盟是本轮价格疯长的始作俑者。

  据了解,近年来,伴随着产能的快速扩张,PTA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关企业的利润明显缩水,甚至逐步转为亏损。

  “PTA现货价格不足6000元/吨时,市场一度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格局,一些PTA龙头企业亏损严重。”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钱涛告诉记者,当PTA价格跌至6000元/吨左右时,按照当时PX的价格来算,PTA工厂生产1吨PTA的亏损达到500元以上。

  “从逸盛的财务报表上看,去年其PTA生产也出现亏损。如果不制止PTA价格继续下滑,那么今年巨额亏损的局面依然很难改变。”钱涛说。

  也正因为如此,PTA三大巨头在5月底达成各自控制自身装置负荷的协议,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来控制PTA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随后将5月合约货结算价均提高到6600元/吨以上水平。

  两份联合声明连发“火药味”升级

  事实上,市场对PTA龙头企业限产保价的“伎俩”早已不陌生。

  早在2011年11月,以逸盛为首的PTA产业链企业便在萧山召开会议,探讨在新产能扩张、PX供应遇瓶颈以及下游聚酯增长的背景下,对PTA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而在此之后,大多数时间里,市场都通过PTA一家工厂减产挺价或相对隐晦的联合挺价方式,使PTA工厂开工率维持在均衡值附近,进而引导PTA社会库存下降。

  而像这样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对下游冲击之深的PTA巨头联合挺价行为尚属首次,这也引发了一场业内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PTA工厂这次真的是已陷入亏损泥潭,挣扎在生死边缘。而联合削减开工率降低货物供应,无疑是企业改善效益最简洁的途径。”翔鹭石化某工作人员向期货日报记者直言。

  随着PTA供应商单方面撕毁合约事件的愈演愈烈,PTA上下游之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以前如果PTA工厂结价高一点,大家闹一闹,坐下来重新谈谈也就解决了。可这次他们以断货为手段要求撕毁全年的合约,再按其要求签订新合约,这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江苏省某聚酯企业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一份福建聚酯企业的联合声明近日在PTA市场中引发了一场不小风波。该声明显示,PTA供应商企图以联合垄断的方式将亏损转嫁至聚酯工厂,从长远来看,这伤害的不仅仅是聚酯行业的利益,更是整个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受益方则只可能是上游PTA企业。同时,声明认为该行为也无法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无法解决PTA自身产能过剩的问题。

  PTA供应商单方面撕毁合约、垄断价格的行为招来了福建聚酯企业强烈的谴责及抗议,他们呼吁聚酯企业联合抵制。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份江浙聚酯企业的联合声明中也明确提出了“希望PTA供应商应以严肃态度对待业已签订的2014年年度长约并正常履约完毕”。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本周六江浙聚酯工厂还将继续商议减仓对抗PTA联盟事宜。

  聚酯企业被迫附和 限产停工减少亏损

  “在5月底的市场调研中,已有部分聚酯企业对PTA三巨头重新定价的行为表现出了抵触情绪。”王广前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大的聚酯生产企业一般都已向上游PTA原料市场扩展,现在下游的聚酯生产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对此次PTA龙头企业的新挺价协议反对声音较弱,由于没有市场话语权,他们更多只能被动接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时,聚酯市场已步入传统淡季,下游拿货积极性相对有限。随着5月底上游原料市场的连续反弹,而产成品价格跟涨乏力的情况下,聚酯的利润空间遭到严重侵蚀。

  据王广前透露,当前PTA产业巨头已达成新的挺价协议,即三家企业PTA装置负荷不得高于各自总产能的70%,且新的合约货结算价按照原料PX成本加上700元/吨来重新定价。“这意味着之前达成的2014年长约月度结算价不高于CCF现货月度均价的协议作废。”王广前称。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PTA现货市场的销售策略中,企业通常采用的是结牌价模式和现货均价定价模式。其中,结牌价模式主要对PTA生产厂家有利,现货均价模式则对聚酯工厂更为有利。

标签:PTA 产业链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