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从王总讲话里面感受到整个大朴品牌对消费者的诚意。下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三位来自于传统的家纺行业的朋友吴总、周总和王总,最近大家都感受到有一点小压力。因为有很多品牌在淘宝、天猫体系上面都遇到一些增长瓶颈,你们怎么去看待这个瓶颈,怎么去寻求一个突破,以及未来是否有一个成长的发展有一个突破?
吴荣华:瓶颈一般存在于采用原来固定的方式,通过瓶颈一般会采用创新,可能是产品或者营销手段或者是品牌推广。博洋家纺做电商四五年来,基本上前三年以10倍、几十倍的增速,到目前为止可能是百分之三四十,可以把它已经看成是一个发展的瓶颈;从2013年、2014年线上的研究、产品的研发来看,推广方式营销方式是我们公司比较重视一块工作。
周学文:舒工坊作为一个全新的线上品牌,也知道目前这样一个时刻,所有的投放、推广的费用和目前刚才说的这种瓶颈会更加艰难;舒工坊把它定位为追求舒适上面消费者所感受到的的极致,推出更多舒适的选择,更多的面料;以这样的卖点,或者以用户真正所认可口碑的方式慢慢把品牌做起来,这也是一次推广舒工坊品牌的一个机会。其实谈不上分享,我只是来学习的;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很好,让更多人了解舒工坊,使大家穿着这些贴身衣物的时候能了解舒工坊。
王梁:瓶颈就是能力不够。对神经病的解释一再做重复的事情,希望有不同结果发生的人,永远一模一样怎么会有结果本身,用这个去衡量,永远墨守成规的去做一件事。目前,没有遇到瓶颈,有一次在杭州大冬天太阳很好,在杭州最贵的楼盘,一群人数被子,数100多条,80多条是棉花被。妈妈用来盖,盖了之后再给宠物垫,这个市场很大,需求没有挖掘出来。真正的瓶颈,跟瓶颈相关的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主持人:讲的一句话很好,觉得主要瓶颈业务的瓶颈,是市场瓶颈或者团队的瓶颈,在座的各位都遇到团队年轻化,另外团队在电商市场有高度利率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更好的分享,如何管理年轻化的团队,如何维持市场以及创新能力?
王治全:现在做的实验很有意思,大朴现在基本上,88年、89年的员工不招,只招89以后。春节放假不低于两个星期,一个礼拜一天假,工作不到一年三天假。工作是走效率的时代,怎么不管你,这个时代有人替我去管你,完全外部管理内部;同时一些城市建的一些群,同事大的群,以往管理的一个大的难度是情绪管理问题,以往的反弹你为什么觉得我做的不对,你看到结果很糟糕吗?无非个人心情不好,每个月总有几天不舒服,肯定会产生矛盾。
现在做法用户在群里面说这是有问题,咱们大家在一起工作有一个底线,底线是把用户服务好,这是基本底线,用这个来去做基本的管理;根据有人老玩,喜欢做什么工作,证明这个工作比游戏好玩,所以要玩游戏,想办法找一个理由好好工作,更有找到成就感的工作。入职的时候有一个选拔,到你这里不工作玩游戏,把工作变得好玩。
更有趣的是,什么事情任何管理都架不住,他自己愿意做。我们公司也不打卡,能尽可能少的管就尽可能少的管,这是我们的做法,蛮happy,并没有妨碍我们发展的速度和大家集体时间有效的配合。我们现在是这么干的,完全去管理、去中心,现在比以前也开心很多。看到群里有问题好的评议发给相关人,这种方式大家其实都很挺happy。
王梁:让每一个人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产品.公司90%的人都打卡,我们打卡归打卡,但是打卡之后给每一个员工找到归属他的成就岗。每一个岗位年初的时候,几个一起来定一个基尼斯记录,例如:某款单品挑战家纺界日销售量最多的记录。比如说物流行业一定日每小时发单量等,我们去找记录,做一个相框放在门口天天看,每天盯着世界记录。
有一个人可能不是世界纪录,他给自己的梦想是一定要获得一个营销类第三方的奖,一直到12月18日都没有得到,其他人都不断帮助他实现。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延续。至于团队合作,设计一个大目标。比如完成2个亿,整个团队,包括物流线客服人员,大家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达成而工作。
吴俊:博洋跟罗莱差不多,也打破一些号称几座大山的制度。公司平均年龄27、28。把考勤制度中的迟到早退打破,但是考勤还是要考。发现一些做群众工作的,每个月每周工作时间长的,发现这样的员工,或者业绩好的,采用的不同的方式给予奖励。
对于年轻的团队来说,还会有非常多的的团建。团队建设小范围各自团队的聚餐,去唱歌,去游山玩水。有的时候在团队做出某一些成绩的时候,公司会给予的奖励。也有公司每年固定的几次郊游。尽可能不要将年轻人非常牢固的制度框死他,在我们公司可以迟到,也可以早退,不会有金钱来处罚你,但是下一次淘汰可能就是你,压迫力可能比较。这是没有办法,整体来看电商在这种环境中,并不希望看到几百号员工,看到8点半一起来,5点半一起走。希望每个人都千人千面,都不一样,这样会发现别人不一样的亮点,发现你的才能。
主持人:非常宝贵的经验,过去我们是卖货,现在越来越关注顾客,越来越关注人。过去用制度管理人,现在用形式管理别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大家也在往这条路不断的往前探索。看手机非常多,看手机不是发短信,主要是发短信。拍拍把微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到底这种方式里面用集中的传播变成主播,接下来包括市场的平台,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看法和经验,以及如何应对?如何在趋势里找到机会?
吴荣华:感觉电商是最浮躁的行业,对待这个东西的态度就是,对于所有推出来的还是心里的,不管真命题还是伪命题,有可能就去按照想法尝试。希望我们是第一梯队,当然这么做很容易去交学费。目前来看微信营销也好,还是京东天猫等等之类。有些属于手段抢断的,通过补贴经济,这个东西如果未来没有,消费者还是会留在手机。虽然PC端有很多优势。
王治全:我挺赞成吴总的说法,我们是做服务,伸出手指是看月亮,不是看这个手指。一定要忘记PC,不要把PC往上面去搬,那么去重新开始。不要去守着自己以前哪里好哪里不好的方式,按新方式去做就。这个技术创新一定层出不穷。今天客观讲,除了几大平台说移动互联占的交易额多大,但是我不相信这是真的,移动交易的确超过50%,但是不代表用户销售额超过50%。我都做不到50%,我觉得很奇怪。二维码扫微信支付给多少钱,马上就上去。今天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肯定好好做。
移动互联是一个方向,今天有谁找到很棒很牛移动互联的方法,比如说这个小工具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规则是腾讯制定的,刚把一个东西玩好,腾讯说没法玩,要不然就是一个月罚一次或者一个月罚四次。所以这些都是在变化,根据用户的喜好,我们能做自己能做的事就好了。
王梁:坦率地讲现在也是在官网,中国土壤从管理无法做到去中心化。从整个销售额营销过程中,其实我觉得大家,不要过于迷恋某种说法。对于经营的组织,第一个消费者认为值不值得,值就买,不值就不卖。如果总结两个字,那就是感觉,感觉好就买,感觉不好就不买。我一样要买,在你家买和他买感觉不一样。第三个字占便宜。占便宜的心里有没有得到体验。至于移动上买,还是PC买,还是线下点买,万变不离其中,要真正尊重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产品以顾客为中心。
主持人:这个环节的时间已经到了,非常感谢各位的宝贵分享,明年这个时候大家一定笑容更灿烂,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