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贸易分工将受挑战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中韩零部件产业竞争力报告》,报告中显示,从表面上看,韩国在电子、金属等7大主要零部件产业上,仍不断扩大在华市场占有率,但实际上看,63%的零部件竞争力已在走下坡路。
如前所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中国正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接近、甚至赶超韩国,一旦两国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趋于“扁平化”,目前这种“垂直分工”,中国接受巨额双边贸易逆差,并借此换取在国际出口市场上“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模式,就将受到严峻考验。
事实上,中韩经贸关系已处于“临界状态”:两国间严重的贸易不平衡恐难长期维持,而随着中韩技术水平的不断拉近,韩国财阀将难以继续借助目前双方存在的技术差距,在中国维系“两头在外”的投资模式。
要突破这一临界状态,双方除了诸如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等方面开展和强化合作外,最关键的使命,是尽快完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和落实。
自2012年5月进入正式谈判阶段至今,中韩双方已就FTA问题进行了11轮谈判,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或妥协,如能达成这一协议,双边贸易中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都将被取消或削减,彼此间市场将进一步相互开放,贸易、投资等也将进一步便利化,这都将为双边经贸和投资发展打通瓶颈、排除障碍,从而突破目前的临界状态。
尽管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前夕,许多观察家预期,中韩FTA谈判进程会因此得到推动并获得提速,但双方对此仍显得十分谨慎,表示“FTA问题没有时间表”。中韩都是出口大国,且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相互竞争关系日趋明显、激烈,在FTA问题上达成全面一致和妥协并落实到协议中,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
如果双方能如外界所普遍预期的那样,在今年年底前达成FTA协议的签署,就可对突破两国经贸关系目前所处的临界状态产生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
中韩经贸关系已处于“临界状态”:两国间严重的贸易不平衡恐难长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