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忐忑中度过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同月,联创策源和IDG等老股东追加1亿美元融资,而这一过程在当时被解读为凡客也将在未来一年内上市。23日,陈年更是宣布将2011年的销售额增长幅度定为100%,总额达40亿元,这成为2011年狂欢的导火索。
就在几天后,2011年1月7日,陈年上调这一目标至60亿元,增长率翻番至200%,此时凡客的员工数仅为5000人。不过,在研究了1月份的销售后,陈年在春节前的内部高管会上,将这一目标再次上调,最终定在了100亿元。
为了更进一步发挥管理层的作用,春节后,陈年放权给五大产品事业部主管,并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中宣布了这一销售目标。但权力下放的同时,业绩压力也随之向下。
4月,凡客的日化和其他百货品类产品陆续开发,新的代言人黄晓明的“闹太套”广告随之在全国投放。日后,有知情人士告诉媒体,当时很多新品甚至都来不及录入ERP系统。当时的凡客虽然前端不断采购和引进新品,但是后端却没能够有效地进行库存管理和促销推广,因此仓库积压了大量商品,但是为了完成指标,并没有人愿意把这件事讲清。
6月底,总库存达到8.5亿元,此时凡客15亿元的总负债中,应付账款高达11.53亿元。虽然后来陈年总结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反思“品类扩张”战略,但是凡客仍然在扩张,员工总数在7月超过了10000人。
与此同时,有媒体计算过,2011财年(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是凡客发展最快的时间,虽然收入增长了300%,但是净亏损额同比增长得更多,达600%。以当时的客单价108元计算,凡客毛利率能够达到33.7%。不过,营销、物流等费用支出仍然使得每单净亏损27元。
陈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凡客的户外广告花费打得最多,不过真正能够带来订单的仍是互联网渠道,然而在7月凡客却下调了与网站联盟的合作佣金。此外,被陈年看重的能够提高用户“二次购买率”的返券营销手段却进一步蚕食了凡客的毛利率,而凡客的一系列优惠促销活动更是让物流成本也大幅增加。
就在这样的压力下,F轮融资达到了2.3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淡马锡、中信产业基金、嘉里集团及IDG。与此同时,7月30日,陈年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启动了凡客的“末位淘汰制”,即采取裁员措施。12月时,凡客员工下降至8000人左右。经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凡客开始收缩,其当年销售目标也回落至60亿元。
10月,传出了凡客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说明书的消息。这也是凡客无限接近“上市梦想”的时候,但酝酿已久的问题终于爆发。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凡客总库存为14.45亿元,而前三个季度的销售额预计为20亿元。
就在此时,李宇春作为新一代的凡客代言人横空出世。虽然广告中李宇春穿的同款T恤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宣告售罄,但是事后证实“生于1984”的广告语太过宏观,缺少情感,并没有起到此前凡客体那样的效果。
12月7日,陈年终于承认拓展品类时出现了错误,如电饭锅、面板、菜刀等产品。但时隔一天,就在外界对凡客质疑声四起时,陈年宣布F轮的2.3亿美元到账。化解了这次紧张的局势,但同时陈年的持股比例被摊薄至23%左右。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轮岗等管理制度的问题,在这一年陈年接连痛失爱将,前后包括许晓辉、前副总裁张小军,以及主管财务的前副总裁李刚。
最终,在约为32亿元销售额的结局中,陈年和凡客度过了忐忑的2011年。
2012年-2013年:调整成为主旋律
虽然计算精细到年会上每个员工手里能拿到几块糖,但陈年还是决定邀请了苍井空担任2012年公司年会的嘉宾。不过,在这一年中,凡客经历了多轮的大裁员,并且裁员的人数是按照比例摊牌,仓储和物流成了“重灾区”。
这也使得在年底举行“双十二促销”活动时,凡客面对突增的订单暴露出人手不足的问题。不过,在这一年,凡客通过重新优化供应链,以及一年两次调整事业部,提高了运营效率,通过连续不断地促销活动清理库存回笼资金十几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