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o有点给人不上不下的感觉,门店布局不多,其实主要是其在快时尚品牌方面没有太多的特色。”在九派咨询管理总经理邵立刚看来,mango算快时尚,但其定位却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款式的时尚性不如zara做得好,在整个品类、规模、速度上又不如优衣库做得好,价格上又不比c&a、h&m便宜,没有鲜明的特色。”
除了产品性价比不高,更有分析人士将矛头指向了mango的经营模式。在“撤店”大潮中,其代理商模式也出现了盈利不佳的问题。
和“西班牙兄弟”zara一直坚持的直营相反,mango更多的是特许经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mango目前拥有的2600间店铺中,60%属于特许经营性质,40%为独立持有。
代理模式往往更加容易打开市场,相比直营,品牌商的成本会减少很多。但有利必有弊,在分析人士看来,为抓住终端渠道,品牌商需要给渠道商种种优惠条件,侵蚀其利润。另外,代理商的加入使得中间成本过高,且与企业之间无法形成有利于库存控制的机制,造成库存大、账期长的问题。
对于正在逐渐改变的mango,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前景仍不明朗。“一直不太看好mango,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很长了,包括店铺陈列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邵立刚认为,如果后续mango没有做出较大改变,那么退出中国市场或将成为其最后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