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看迪卡侬如何成功运用“慢半拍”的企业之道

时间:2013年06月07日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

迪卡侬在20年前就已经以生产商的身份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展,但是直到2003年才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此后的9年时间里,迪卡侬仅仅将自己的店铺数量提升到了39家,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黄金10年。

  2010年之前,和其他高歌猛进的品牌相比,迪卡侬总是给人“慢半拍”的印象。

  之所以说迪卡侬是一家慢公司,是因为这家公司在20年前就已经以生产商的身份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展,但是直到2003年才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此后的9年时间里,迪卡侬仅仅将自己的店铺数量提升到了39家,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黄金10年,国内外的知名运动品牌一路高歌猛进地开出了数千家门店,其中李宁、安踏两家的门店数量更是一度逼近万家。

  2010年以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品牌们纷纷放慢了脚步,而“慢半拍”的迪卡侬却在这个时候开始慢慢踩紧油门提速。去年,本土运动市场遭遇到了10年来最大的滑坡,排名靠前的运动品牌合计关掉了数千家店铺,然而迪卡侬却逆市新开了16家门店,这简直就是在向同行们“示威”。

  表面上看,当下的迪卡侬似乎是在开足马力狂奔,但这其实只是一种错觉。现实的情况是,几年前市场上那些“飙车”的运动品牌们纷纷遭遇发动机爆缸,抛锚在了路边,于是,后面一直不紧不慢行驶的迪卡侬开始上演接连超车的好戏。

  当然,业务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迪卡侬不会拥有像当年的李宁、安踏们那样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对于迪卡侬,眼下的发展速度也远远没有达到自己能力的上限。事实上,这家公司一直在有意克制自己扩张的冲动。比如,迪卡侬早在2008年就在武汉光谷设立了办公室,但直到今年1月,武汉的首家迪卡侬卖场才正式开张。

  这种克制的背后,其实源于这家公司的耐心。作为一家非上市的家族企业,迪卡侬不用来承担太多短期的业绩压力,这让他们能够相对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

  迪卡侬中国的管理层多次对外表示,公司所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而非眼下的得失。在中国,迪卡侬运作的项目合同基本都是在20年以上,这也是国家规定的最长限度。“当我们选择一个地方开店的时候,我们是做好长期在这里投资的准备,会跟这个区域一起发展20到30年。”迪卡侬大中华区副总裁易昂说,“而且,我们还跟合作伙伴们有一个君子协定,就是在合同期限到期后还会续签。”

  当然,着眼未来并不意味着不看重短期的收益。易昂介绍,每家新开的门店在开店4年后,总部会有一些业绩指标上的要求,但在这之前,对于迪卡侬中国区来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将先把基础打牢靠,建立知名度、在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上做文章。在今天的市场上,迪卡侬能够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的发展,这种耐心恰恰是本土企业身上最为缺乏的东西。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