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黄岳南都是个赶得上时代的人。虽然是传统企业出身,但也时时刻刻关注了高新科技行业的动向,更是国内首家完全在线男装定制品牌的开创者。用黄岳南自己的话来说,作为一个企业的CEO,在思维模式上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企业在行业内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云端、智能穿戴设备等新鲜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在高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的同时,还引来了一批“围观者”。如今不管是身处企业基层屌丝们,还是位居企业的高管们,或多或少都能懂点关于大数据、云端、智能穿戴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更是被誉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下篇章。自2013年以来,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浪已经滚滚而来,从GoogleGlass的发售,到有关iWatch的各种传闻再到三星重启智能手表项目,一个色彩斑斓的硬件新时代的大幕也将缓缓拉开。
面对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浪,黄岳南认为,随着移动设备智能化的普及,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已成必然趋势。“智能穿戴设备正在开创一个新兴领域,在这个领域也将细分不同品类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就跟服装一样。”
坐观时代发展的潮流,黄岳南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探讨一种可能,通过某种芯片或者条码,可以完成对某件定制产品所有相关信息的追溯。其实相比起成衣,定制更省钱,因为我们做的是一辈子的生意,一次全尺寸录用,只要体型不改变,只要五分钟选样衣,合体的服装就会在十五天内快递上门,绝对杜绝被拉着逛商场的无奈,也不用再容忍成衣的诸多不完美细节。”
目前,已经从事了接近20年服装团体定制业务的黄岳南,也把在线定制模式经营得有声有色。据黄岳南介绍,量体对于服装的定制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线下的量体比较繁琐,多数情况下需要凭借量体师多年积累的经验。现在型牌男装的线上量体模式则是通过线下量体的积累,建立在一个拥有上百万人体型的数据库之上。
“第一步,用户在前台输入身高体重,我们就能计算出三围的范围;第二步,用户输入准确的三个围度信息,我们计算出最适合他的版型;第三步,根据前面两部确认的综合信息,用数据模拟出人体各个细部尺寸,某些挑剔的客户还会调整一次。这三个步骤能保证95%以上用户定制的服装合体。”黄岳南说,”当然,对一些新客户而言,前两件定制单品都有可能调整细节,但这是必不可少的从成衣转变为定制过程的磨合。”
2009年,型牌男装网站正式上线。发展至今,在业内已取得初步成绩。然而,当谈到为何会想到建立数据库时,黄岳南给出的答案则是出人意料的两个字“巧合”。据黄岳南回忆,当时并没有建立数据库的意识,而最初收集众多人的体型数据完全是为了企业内部运作的方便。
“从09年冒冒失失的进来,到今年已经4年的时间了。虽然在这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整个型牌团队还是处在学习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等待去尝试,去解决。”黄岳南说,服装定制本身就是线下产业,现在搬到了线上,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这个行业自身还存在问题,需要完善和大量资本的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