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李娜几大赞助商应对策略:国际品牌的娴熟与国内企业的稚嫩一目了然
这场李娜夺冠的文案暗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国际体育巨头的娴熟和国内企业的稚嫩。
对于那些有志于签下李娜或者投身体育营销的企业而言,这场暗战有着更多借鉴和吸收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那几张配有文案和设计的照片。
细心的人会发现,昨日李娜带着达芙妮杯和香槟来到海边拍摄夺冠写真,总是把香槟的品牌露出来,这也是澳网的赞助商之一。
1月25日晚,李娜在墨尔本公园再一次创造历史。在那座达芙妮杯闪耀的光芒中,人们也迅速淹没在这样的大事件中。李娜巨大的人气从赛场迅速延伸到了场外,无论是电视、网络还是社交媒体都成为赞颂李娜的阵地。这个创纪录的冠军迅速发酵,李娜瞬间成为刷屏的关键词。无论懂球与否,话题都可以是李娜。
这个时候,李娜的那些赞助商也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营销的“文案暗战”,谁都不想错过这个聚拢人气的广告大战。
速度是制胜法宝
“首先就是要快。”上海大学广告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张祖健教授很早就总结过社交网络大事件营销的关键。
1月25日晚6时19分许,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落幕,李娜以精彩的表现拿下了职业生涯也是亚洲第一个澳网冠军。
几乎是同时,赞助商耐克的“JustDoIt”发布微博,整幅文案以黑色打底,一边是怒吼的李娜,右边则以时下流行的土豪金色配以“心敢比天高”的文字。
瞬间这就点燃了受众的情绪,不算耐克旗下其他的微博账号,仅仅这个微博账号的转发量就超过了1万次。
“快能体现品牌的态度,表现品牌的素质。”张祖健认为在多次体育赛事的事件营销中,耐克已经展现了这种最关键的能力。相比耐克的神速,奔驰、泰康人寿和伊利舒化奶都紧随其后,传播度就受到局限。昆仑山甚至直到李娜夺冠一个多小时后才发布了相关的策划广告。
“体育用品的广告传播比较倚重事件,例如耐克的企业微博始终跟着赛事的进展走,对一些事件、成绩都有反应,微博就是即时广告,这一点做得非常娴熟。另外,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就说明本身是有准备的。”其实耐克的广告传播速度早就令张祖健有过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伦敦奥运会上,耐克的社交网络营销就以速度和快速反应赢得了众多口碑。
“心敢比天高”的广告语,其实也是耐克方面早早制定的。最近这些年,耐克那些广告语都能深深抓住人们的内心,拥有极大的传播度。这一切也有Wieden+Kennedy这家广告公司的功劳。这个2005年才进军上海的广告公司已经与耐克大中华区合作了8年。很多人并不知道连众所周知的“JustDoIt”也是这个公司的力作。尽管早早做好了李娜赢和输的两手准备,但和伦敦奥运会期间一样,耐克与Wieden+Kennedy的团队在整个赛事期间都做好了随时应对突发的准备。
“娜营销”的长胜冠军
“李娜和耐克的合作开始于1997年。那是李娜15岁的时候,耐克协助她去美国训练。”耐克大中华区资深传播总监黄湘燕透露道。也恰恰是这长达17年的合作,让耐克迎来了又一次“丰收”。
2011年李娜在征战法网期间,耐克就为李娜的团队制作了“造就自我”的黄色加油T恤,在夺冠后,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在各种渠道上进行传播,包括提出“用运动改变一切”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