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凡客伴随着质疑与压力,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之路,而凡客也在反思中蹒跚前行。雷军曾经在微博上提到,“作为凡客老用户,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件真正好的白衬衣!把产品做好了,才会有凡客的品牌和用户忠诚度”!
某凡客高管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凡客在转型过程中的确经受了很大的压力与质疑,虽然凡客体红极一时,但营销方面凡客已不愿投入更多,毕竟凡客体的时代过去了,这个辉煌的创造不仅需要努力,也需要一些天时地利。而现在凡客更多的则是希望在产品方面下功夫,也希望这能扭转凡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经营思路、产品质量、服装营销都在凡客内部出现了分裂态度,但最终决定要不要卖、怎么去卖的只有陈年,所有人都尊重这位凡客的创始人。尽管在员工眼中陈年总是长期计划太少,经常半途而废开始又一个新政策,让不少人都无所适从。“陈年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他有魄力、对工作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同时又能把营销工作做得非常好。陈年拥有很好的团队,但在细节处理上或许显得过于事必躬亲。像300支的衬衫,包括原料选择、工厂加工,他都要亲自去谈,这么多琐碎的东西都由一个人来做,那么他哪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别的东西?”
“在互联网圈做生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互联网缺什么我做什么,一种是大家做什么我做什么。盲目跟风会导致策略失误,而应该回归消费者,让消费者去决定他们需要什么,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同。”谈及服装经营时,某知名服装品牌高层如是说道。而反思过后,凡客也正逐渐走向以商品为本质的初衷。凡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七年前凡客就在做衬衫,当时就想尝试做一款最好的衬衫,而之后凡客走了很多弯路。正视自己后,凡客回到了初衷,准备着手做极致的商品。
易观智库分析师卓赛君指出,从大体量的规模化方向走向小米化路线,凡客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型期。最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的确有助于凡客实现东山再起,但其在今后的发展中仍要注意精简内部结构,在产品质量与服务上多做文章,这样才有可能重新唤醒自身的品牌效应。
凡客体辉煌不再
员工离职潮接连不断
凡客于2007年起家,2010年满大街、满网络的“凡客体”伴随着韩寒的“无所畏”大红大紫,成为无数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凡客自此迅速膨胀,2011年甚至将2015年的销售额定在了1500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短短一年时间,凡客就由个性品牌沦落为与地摊货无异的低端商品。
从红遍大街小巷到无人问津,凡客在短短五年中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再度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收到老友雷军领投的1亿美元救命钱后,凡客创始人兼CEO陈年再度直面过去盲目自大的自己,并表示要让凡客做出令人尖叫的商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办公地点的变迁,一些与凡客一起经历风雨的老员工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离开。不过在记录者面前,他们都是凡客变迁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对于前任东家的转型,离职员工或许更加旁观者清。
“2011年初我来到凡客进入产品研发部门,那时正是凡客最辉煌的日子。”李想如是说。在他眼中,凡客完善的轮岗制度让他受益匪浅,也对公司更加了解。“那时凡客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无论我们做出多少商品,都能很快卖出去。我们相信,无论凡客做什么,都会做得很好。”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凡客在2011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无论在人员还是产品线上。这一年,以服装起家的凡客,在未经理性规划的前提下开始做电器、家具类商品。“但事情往往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人在骄傲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虚假的繁荣带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
李想的所谓“错觉”可以反映出凡客在那段光辉岁月中的自信与自大,而与李想拥有相同想法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人。在那段时间内,凡客自上而下都走向了极速扩张的步伐,为员工、为消费者都带来了“凡客什么都能卖”的印象。李想坦言,“当你做得已经超过了自身能力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我现在没这么大的能力,凡客亦是如此。最开始我们在《读者》上卖衬衫,我们可以做到很专注。但涉猎服装、家具、电器等多个领域后,我们就发现,自己的精力开始不够用了。而2011年后,曾经我们一直在努力扩大的SKU,也陆续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减”。
实际上,在凡客前后起伏的时期,尤其是转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里很多人都无事可做,然后不断有人带着职业理想奔向了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对于一拨又一拨的离职潮,凡客作为曾经的寄主也是心知肚明。陈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们辞职了,可以跳槽找别的工作,而我离开了凡客,可能最终也只能待在家里,写本书追忆下我在凡客的时间。”
有此感想的也并不止她一个人,在北京商报记者接触的五位级别不等的离职员工中,他们的言谈都传达出一个意思:“很多事情都靠陈年说了算,我们尊重陈年的判断,我们听从他当前的计划,但是我们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
大事记
2007年10月 公司创建。
2010年10月 凡客体诞生。
2011年 疯狂扩张,截至7月完成六轮融资总计约4.2亿美元,11月计划赴美上市。
2012年 经历内部改革。
2013年9-10月 将办公地点搬到亦庄。
2013年10月初 公司开始转型,削减SKU。
2013年11月 第七轮逾1亿美元的融资,由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领投,IDG、联创策源等股东均参与投资。
2014年1月 羽绒被上市,被看做向小米化致敬的产物。
2014年2月 宣布拿到G轮约1亿美元融资。
2014年3月 推行VDP80衬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