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中华地区,每一个号称潮人的你,肯定有一件I.T的衫。可是你知道么,这家香港时尚服饰零售商这个月又发布盈利预警,称经济和零售环境面临调整,截止2014年2月28日的财年利润将出现下滑。事实上,这已是I.T一年内第三次发布的盈利预警,前两次分别发生在2013年7月底和10月底。
数据反映事实:I.T的确正在面临26年以来最大的挑战。面对盈利、股价重跌双重打击,I.T主席沈嘉伟说,我没有面对困局,只是一个调整期。本期“Fashion采访手记”带来甚少接受媒体采访的I.T主席沈嘉伟就面临的挑战畅谈I.T经营策略和理念:
2013年,11月19日,I.T举行公司25周年派对。(此时I.T已经发布了两次盈利预警)。一如既往,集团的宣传活动总是请来大批明星坐镇,这次还来了韩国当红乐队BIGBANG及G-DRAGON。香港明星代表包括张曼玉、梁朝伟及张学友等。
星光熠熠的辉映下,身为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46岁的沈嘉伟一贯地保持沉默。犹记得,沈嘉伟在2005年公司上市挂牌仪式中,在场记者不停向他提问。他突然就在中途向在场公关问「走得没有?」,当场「吓呆」了不少记者。
沈嘉伟坦言,他不喜欢拍照,不喜欢做访问,更不喜欢传媒。「因为香港传媒都喜欢断章取义,」沈不屑地说。这阵子,香港杂志报道更是频频报道,I.T业绩不好、股价下跌、沈嘉伟身家缩水、要大屋搬小屋的消息。在派对中,穿上礼服的他沉默不语,不作回应。在这派对之前一个月,I.T公布的截止2013年8月底的半年业绩显示,公司由于营运成本急升及亚洲消费市场增长持续疲弱的双重压力,集团三大市场——香港、中国及日本的首季销售均报跌。
由于业绩糟糕,I.T过去一年股价累计下跌超过36%,2013/2014财年前三个季度表现持续低迷,四季度由于较少折扣率有所改善,但仍不足以改变财年全局。上一财年I.T利润已出现大幅倒退,截止2013年2月28日止的2012/2013财年,集团纯利减少18.6%,每股基本盈利减少20.5%至0.31港元,每股摊薄盈利减少18.9%至0.30港元。
事实上,I.T近年被业界看淡,除了因为是其业绩表现欠佳,最重要的是,据香港政府统计署资料,I.T的销售能力显然跑输同业。数据反映事实,I.T毛利率及利润率下跌,存货量大幅上升,存货周转率不断增加,反映货物积存时间加长,尽管该公司表示经常推出减价折扣,但始终去货缓慢。
I.T的确正在面对26年来最大的挑战。在两次盈利预警之后,沈嘉伟坐下来,接受了专访。一向寡言的他,坦白地就如何面对一篮子问题做出了回应。
他说,最近看了一部电影《RUSH》,印象深刻。该电影是根据两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James Hunt及Niki Lauda的真人真事改编。两人用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驾着赛车,奔驰在跑道上。故事简介最后一句触目惊心:There is no margin for error.(这里没有犯错的空间。)
一直不愿面对传媒的沈嘉伟,终于面对现实。沈嘉伟在圣公会吕明才中学毕业后,1988年与弟弟在香港铜锣湾信和广场开了一间小店,专售从海外订购回来的Dr.Martens等英国牌子服饰。同时间,他还在银行上班兼职。他回忆,是因为喜欢英国的流行乐及时尚,而且尤其钟爱伦敦当时流行的一个和平襟章,因此把小店起名GREEN PEACE。
生意稳定后,在1996年他再开设另一间店铺,名字改用英文名小阶green peace,出售定价较低、年轻人能够负担的货品。1997年,公司面对第一次的外来打击,是一宗关于版权的官司。非牟利环保团体绿色和平(GREENPEACE)控告他们使用GREEN PEACE这名字,侵犯其「GREENPEACE」名称专利。
沈嘉伟回忆,当时曾经一度苦恼。「后来有个朋友跟我说,名字有这么重要吗?」于是他想通了,就在限期前最后一天决定和解,GREEN PEACE易名I.T,而green peace则易名为i.t。「I.T是我随便翻杂志想到的,那时候是挺时尚的感觉,所以就用了,」沈随意地说。
其后,沈通过向银行借贷及家人支持,陆续开了不少分店,2000年他在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附近连开多间分店,代理世界知名品牌包括A.P.C、COMME des GARÇONS等,还制作自家设计的品牌,包括b+ab、5cm以及ETE等品牌服装店。2005年公司在香港上市。
别人都把I.T与思捷比较,而思捷股价由2007年的120元高位,一直下跌至如今约16元,I.T亦被评为明日的思捷,你怎样看?沈嘉伟:好多人把I.T与思捷比较,其实两间公司性质根本不同。只不过大家卖衫,卖衫又上市就给人比较,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思捷,是单一ESPRIT品牌公司,市场集中在欧洲国家,大部份在德国,他们的问题是欧洲经济的改变;I.T的business model其实很独有,我们作为fashion公司,一半是售卖外国品牌,约有三百多个牌子,一半是自创品牌,约有十多个自家牌,生意来说,差不多一半一半(编按:2013年中期业绩,41.4%的营业额来自国际品牌,57.2%来自自创品牌),我们的市场在香港及大陆,两间公司怎样也不能一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