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不少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不少银行又为了降低自身风险,总是过分依赖担保,有意无意地忽略贷前审查,有很多参与联保的企业,起先彼此根本就不认识,有些企业实际资产不足一亿,却能贷款一亿。银行为了尽快将手中的余额放出去,没有人在乎求贷企业的现金流分析,事实上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才是企业还款能力的浮标。
由于银行掌握的企业信息与担保企业严重不对称,一个企业是否愿意为另一个企业担保,并不取决于担保企业的意愿,多数是经过银行“动员”或者是“被迫”。
已从联保信贷梦魇中走出来的山东纳利达彩钢公司,现在是博兴县兴福工业园的知名企业,也是博兴钢铁行业商会的副会长单位,但对几年前的那场信贷联保,在老板李宝勇看来整个经过像是一场阴谋。当时,纳利达等3个公司在银行的“善意”撮合下,为某公司提供担保,自己担保金额高达1500万元,当一切工作完成后,被担保公司的老板刘某,突然在某一天“失踪”了,虽然李宝勇等人当时就报案了,但这并不能冲减自己替人还债的义务,从那以后,李宝勇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将纳利达艰难地“拯救”出来。
李宝勇的遭遇,其实就是江浙一带常被人戏谑为“路跑跑”现象在博兴的上演。
“通过联保措施,银行的风险是化解了,而提供担保的企业债务一夜之间增加了不少,极易导致中小实业型企业的倒闭,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前文提及的政府官员说,肇始于浙江温州等发达地区的联保信贷,现在“黄三角”的民营企业群体中、在各类开发区企业中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