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孙瑞哲:聚科技之光 筑纺织“中国梦”

时间:2013年11月05日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作者:

科技教育奖励工作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动纺织科技、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全行业的广泛重视和支持。

  4)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等评选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今年9月10至11日组织专家对候选材料进行了评审,评选出“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6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5个、“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个人5名。其中,山东省9人,其次江苏省5人。多年来,山东省和江苏省在一直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山东省,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较高,在全行业举办的多项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对全行业技术工人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带动作用。

  今后,全行业要继续坚持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形成崇尚科学、遵循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第三、把握大势,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塑造纺织发展新优势。

  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纺织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行业需要满怀信心,把握大势,塑造纺织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优势。

  在挑战方面:一是,来自行业外部挑战,新工业革命将对纺织工业能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对传统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形成替代带来挑战;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占据显著优势,随着推动新工业革命先导技术的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在制造领域的实力对比将重新向发达国家倾斜;新工业革命当地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将对中国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形成挑战。

  二是,来自行业内部挑战。首先来自创新能力的挑战,总体来讲,全行业研发投入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47%,较2011年提高0.04个百分点,但是距离全国工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0.77%的水平和“十二五”规划目标1%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纤维原料资源的挑战。现阶段中国纺织工业产业配套的重点是上游原料资源的配套,包括PX、棉花、浆粕等。第三,节能减排的挑战。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消耗标准煤较2011年消耗4.2%,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较2011年下降幅度均为25%,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1年纺织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较2011年下降29.8%,也基本完成“十二五”的规划目标,但是分支工业环保水平的提高速度还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严格要求。四是就业趋向的转变与劳动生产率提升,新生代工人就业理念和趋向导致纺织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劳动生产率提升成为克服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第五,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能否在新兴市场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并稳定三大市场份额的挑战。第六,能否实现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的转变。201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57.8万元,比2010年增长38.7%,年均增长17.8%,这集中固然有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成本上涨的推动作用,人均GDP的提升必然要求劳动生产力同步的提升。新生态工人就业理念和就业趋向也导致纺织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劳动生产率提升成为克服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必然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能否实现从人力资源的传统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的转变。

  在机遇方面:首先,在300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中国首次和世界发达国家同时赢得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其次,新工业革命催生新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创造很好的机会;第三,中国纺织业基于过去30年发展所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四,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使得先进技术在中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研发成本,并实现产业化。

  受宏观形势的带动,纺织产业同样迎来新的发展前景。首先,人口增长带来纤维需求增长,1970-2012年,全球人口年均增长率1.5%,同期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年均增长率为2.7%,人均纤维消费量从7.5千克增长至12.2千克,人口增长仍将是纤维需求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产业领域需求持续增长,产业用纺织品将是中国纤维需求快速增长的新领域。第三是内需与新销售渠道的扩展,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的差距从1980年的3.05倍上升到2012年的4.60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内需市场进一步释放。2012年网购人数达2.12亿,13040亿元的网购额占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6.20%,其中服装网购3188.8亿元,占全部网购24.45%。

  在科技持续演进的大背景下,纺织科技发展也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以“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二是以新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鲜明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技资源。三是纺织服装产业正借助与IT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的边界融合,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引发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欲求。

  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任务,中纺联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在2012年发布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建设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四大战略目标。《纲要》将科技强国作为纺织强国建设的首先战略目标,强调了科技贡献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纲要》明确了建设纺织科技强国的“361”目标,即技术装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三大能力”提升,发展新型纺织纤维材料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加工制造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应用技术、先进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和纺织科技基础性研究“六大技术”,推动纺织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体系”目标任务。纺织科技强国就是要着力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

  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与顺应趋势,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才能塑造纺织工业发展的新优势。

  各位代表,科技教育决定中国的未来,也决定行业的未来。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行业也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工作已整整十个年头,迄今已奖励了1234项科技成果,2008年“纺织之光”基金会成立以后,加大了对奖励工作的支持力度,奖励了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44项,教育教学成果422项,优秀教师和学生783人,技术能手38人,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7位,单位10个,充分发挥了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科技教育奖励工作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动纺织科技、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全行业的广泛重视和支持。纺织之光基金会的成立凝聚着老一辈行业领导人和当代广大企业和志士仁人的理想和心血。在目前一亿元的基金中,捐助者有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也有港台企业,也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系统的单位,也有来自个人的慷慨捐助,今天个人捐助最大的也在这儿。他们的义举是行业自信、自强内生动力的标志,科技迈进的辉煌背后是艰辛探索,奉献拼搏。让我们再接再励,攻坚克难,凝聚创新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同心,共筑纺织人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