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家以这个价格甚至更低价格进货,再转手卖个几百上千元,其利润不言而喻。”程其飞说。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品牌真伪难以鉴别,只要低于专柜价就可接受,众多商家正是看准这一盲区随意定价,利润空间大大提高。
贾某表示,外贸货零售商进入门槛很低,他们不需要缴纳保证金、加盟费等,只要有店面、进货资金,就可立刻开张做生意。
“款式傍名牌,价格又亲民,没理由不买。”在解放碑一家知名保险公司做会计的王小姐说,虽然她知道老板所谓的“出口转内销”并不可信,但外贸服饰的颜色、款式、质量都不错,因此她并不关心服装是贴牌货还是仿制品。
不少消费者认为,外贸货的品质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不过,多数人承认对外贸货的真假只是“跟着感觉走”,“也许价钱高的会是真的”。程其飞则称,市民争相购买“原单”货,一是追求奢侈品的虚荣心理,二是对外国货质量的信任。
难题
监管困难 是否仿冒品很难鉴定
多年来为何不能杜绝仿冒外贸服装?“最大的障碍在于无法鉴定。”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工商部门对商品的监管有两方面,一是质量检测。每年会定期进行抽检,“检测的内容主要针对质量,比如羊毛含量、羽绒服成分等。”该负责人介绍,但检测依据的是《产品质量法》,不会涉及是否是原品牌。
而对品牌真伪的鉴定,由于操作难度较大,一般是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举报后再介入。“一些著名商标在国内通常有知识产权代理人,他们专门深入市场发现有假冒的就向工商部门举报,然后进行查处。”该负责人说,知识产权代理人须向工商部门提供鉴定书与委托书,工商部门再进行现场检查与认定,如确定假冒,按照调查—告知—处罚的流程办理。
“工商部门在质量抽检中如果发现同一品牌价格悬殊过大,或有明显假冒痕迹的货品,也会通知品牌权利人进行鉴定。”该负责人说,但这类情况很少,主要靠商标所有权人和消费者举报。“不过商标所有权人毕竟力量有限,市场混乱在所难免”。
观点
阻击仿冒 提高国产货质量是根本
“要想杜绝仿冒名牌商品,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国货的质量,重塑国货形象。”程其飞认为,首先,国货应努力提升自身品质获得信任,这是杜绝仿冒国外名牌盛行的根本。其次,应当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购买服饰以舒适、适合自己为标准,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程其飞建议,监管部门对生产、销售违法仿冒商品的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维护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高利润催生外贸店盛行,但商家数量增加,加大了市场竞争,也使原单货源紧俏,致仿冒品泛滥。很多外贸服装店老板都表示,同质竞争加大了内耗。同时,网络购物逐渐兴起,无论从数量还是品种上都要优于商铺,人们的选择面广,不必逛街逛到脚软。
程其飞说,外贸服装店如果还抱着过去蒙顾客的想法,必然行不通,因此,商家应开拓货源,多渠道进货,并转而多代理国产品牌,提升自身信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