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踏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其在全国有几十家工厂折扣店处理库存和过季商品。361°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赵峰表示,目前361°的工厂折扣店主要布局在有厂区的工业园区等,他们并不希望把工厂店作为一个处理库存的重点渠道,而工厂折扣店只有少部分属于361°直营,他强调361°的工厂店数量不多,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消化库存方式。
相关资料显示,晋江市共有各类制鞋企业3000多家。2010年,其鞋产业的总产值超过了500亿元。不过,晋江市的一位工厂主告诉记者,此前安踏、特步等晋江系的品牌上市企业还会有消化不完的订单分给本地的一些工厂做,但这两年本地工厂很难再拿到他们的订单,很多企业都因为没有事情做而停工了。
继去年集中爆发的关店潮和库存问题之外,今年4月,特步被曝“欠薪门”事件,导火线是关闭广州研发中心;而在稍早时候,361°被曝300名工人停工;安踏工厂店被曝管理混乱出现打人事件……
361°最新公布的经营业绩情况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出现较大跌幅,预期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中期纯利将受到重大影响。该公司近期举行的2013年冬季订货会与上届冬季订货会相比,订单减少了约17%。安踏公布,虽然第一季度安踏品牌产品之同店销售增长 (按零售价格计算)与2012年同期持平,但第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 (按批发价值计算)相较去年下跌约5%至15%。特步总裁丁水波在股东周年大会后表示,将透过加大分销商折扣来刺激减少库存,由以往的四折加大至目前的三八折。
“晋江模式”危机
一窝蜂上市未提升实力
“晋江模式”曾代表一个辉煌的时代。据统计,晋江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1家,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其中,鞋服类上市公司13家。另外在105家上市后备企业及1万多家成长型企业中,鞋服类企业也占绝对数量。
在晋江市的“创牌运动”中,安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当年丁世忠(安踏总裁)是晋江第一个聘请代言人的企业主,以其当时企业的规模而言,那时候他投入的代言广告费几乎是其一年的产值。”晋江市当地企业主告诉记者,尽管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丁的做法非常激进冒险,但最后结果却证明他押对了宝,其后几年,安踏迅速地拉开了与同行企业的距离。
虽然在安踏之后不乏后继模仿者,但作为第一个尝螃蟹者,安踏奠定了其晋江市运动品牌龙头企业的地位。踏着安踏的“明星代言”模式,晋江市先后有50多家企业投入巨资聘请体育、影视歌明星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和部分省级卫星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广告。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晋江市鞋业企业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广告近百亿元。
2007年7月,安踏成功上市后,在安踏的带动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晋江市鞋企纷纷进入资本市场。特步、361°、匹克相继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鸿星尔克和喜得龙则在新加坡上市。
但晋江市鞋服企业一窝蜂地冲进资本市场,亦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作“走火入魔”,就像当初一窝蜂地请明星代言、在电视台砸广告一样,对企业的发展并不见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