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与问题——
产业缺乏新活力
客观地看,虽然郑州纺织服装业速度、规模、质量均向前跨了一大步,但仍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1.企业规模小,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虽有服装生产加工企业200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92家。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几乎都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中小企业,超亿元的只有3家,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年销售收入才2亿多元。服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足2%,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
2.产品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郑州市服装整体水平不高,无论男裤女裤,虽然数量庞大,但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而且来料加工占较大比例,男女裤知名度较高的几个品牌,单条成品裤利润只有2到6元,其他品牌还达不到这个利润率。郑州服装企业经营注册商标上千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仅5家,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20家。虽然“中国女裤看郑州”渐入人心,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贴牌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在批发市场和自营、连锁经营店销售,在本地及外地大商场却难以见到。
3.产业链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几个国有大型纺织企业改制后发展态势虽然出现转机,但所产棉纱布料与服装不能有效对接,服装所需原材料主要来自江浙一带;染整环节生产规模较小,郑州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水洗厂,形成产业链的短板;研发设计环节缺乏原创性设计,辅料拉链环节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展示、媒体宣传等环节发展不足。郑州服装以裤装为主要产品类别,但由于服装的搭配、花色的种类、品牌的形象不完美不完整,品牌价值很难得到提升。从郑州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看,产品种类的单一性将制约郑州服装业的发展提升。
4.企业缺乏人才,研发能力不足。郑州市许多服装企业重生产、轻设计,重仿制、轻研发,一味地简单模仿,经营品牌理念差,品牌意识淡薄,开发的新产品数量少,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追求时尚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含量偏低,设计研发队伍严重不足,没有高级面料的研发生产。服装的价值重在品牌,体现在设计师的智慧和设计理念。设计人才匮乏,产品开发滞后,生命周期短,是郑州服装业的软肋和致命弱点。
5.发展受到制约,环境亟待改善。郑州的服装贸易以火车站周边的十几个大型服装商场为主要对外窗口。火车站附近的服装商圈,有服装物流企业267家、商户3万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交易额千亿元,年吞吐能力达10亿件(套),日均车流量达2万辆,电动车、自行车日均流量超4万辆,日均客流量近130万人,受交通拥堵、场地狭小、消防安全等因素影响,服装企业发展空间大受制约。
借鉴与思考——
放眼全国看先进
(一)主要特点与地位
1.企业规模大拉动作用强。宁波市2010年纺织工业规模企业(包括纺织、服装和化纤)2015家,平均生产总值超过4900万元,企业平均利润率7%。嘉兴市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48家,占全市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8.7%,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92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14%,其中2011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6个;服装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94家,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4%。常熟市截至2011年底拥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17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3%,完成工业产值37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