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增速快利润率高。宁波市2006年—2010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91%。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销售收入1161亿元。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总值的6.67%、2.91%和1.76%,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6.86%、3.43%和1.18%,吸纳的就业人员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员的23.24%。据资料显示,嘉兴市从2004年末(第一次全国经普时间)至2008年底(第二次全国经普时间),纺织业企业数从4100个增加到5882个,增长了43.46%,高出全国纺织业增长23.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341.8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701.93亿元,增长了105.3%。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7.34亿元,增长了542.6%,高出全国增长237个百分点。
3.品牌优势明显影响力大。宁波市实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战略,企业品牌意识强,品牌建设全国闻名,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拥有纺织服装类中国名牌20多个,服装注册商标3000余个。一些地区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地区域品牌建设,注册集体商标,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目前常熟服装服饰产业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16个,名牌拥有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其中波司登羽绒服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并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品牌效应不断彰显,2011年产值超180亿元,羽绒服连续16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有雪中飞、梦兰等9个中国名牌,洲艳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自主品牌的生产份额占到70%。嘉兴市服装业拥有2个中国名牌商品,16家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拥有浙江省名牌产品10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8个。嘉兴市纺织业拥有中国纺织协会命名的产业基地2个,中国纺织名镇10个和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称号1个。被誉为中国皮草名镇的桐乡市崇福镇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引导企业踊跃开展商标注册活动,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和崇福皮草的品牌。目前崇福皮草行业已拥有注册商标1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个;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1家,中国真皮标志裘衣王企业2家,中国真皮标志佩挂企业9家。
4.专业市场成熟商贸流通发达。被誉为“服装之都”的常熟服装城,2011年市场交易额达800多亿元。常熟服装城名品林立、万商云集,拥有40多个专业市场、2.5万多家商铺,聚集的国内外服装品牌达5000多个,被命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城”,成为常熟服装服饰产业经久不衰、茁壮成长的孵化器和信息港。嘉兴市目前已有纺织品专业市场7个,总部经济1个。各个专业市场集管理中心、金融中心、质检中心、中介机构、信息中心、商务中心、展示中心、货运中心、配货中心、销售代理中心、推广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崇福镇的崇福皮草大世界(成品市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商铺646间,集产品展示、成品交易、看样订货、设计培训、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是一个高品位、高档次的裘皮服装、服饰及制品批发、零售的皮草专业市场。作为国际皮草贸易与展示平台,2011年崇福皮草大世界接待商旅约59.65万人次,成交额34.18亿元。杭州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占地5000亩,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交易中心之一,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街”,分为服装交易区和仓储物流区,集信息发布、展示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年成交额400多亿元。
5.产业呈集群化发展趋势。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依托“1+8”城市圈建设从单一分散经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以武汉为中心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快速跃起,区域纺织服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积极承接产业链梯度转移,将我国东部的设计、营销理念移进来,将研发和营销环节向东部延伸。三是产品以批量加工、贴牌制作向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并且开始由“区域品牌”向“高端品牌”挺进。四是企业从单一劳动密集型向以品牌文化、设计、技术为中心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二)主要经验与启示
1.政府引导支持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引导,做优做强一个区域的产业是很难实现的。杭州市女装业能发展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而闻名全国,成为今天的“女装之都”、“丝绸之都”,与政府的强力推动密不可分。十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服装业的发展,不仅出台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而且不断充实领导小组力量,市委书记担任杭州市丝绸和女装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规划的实施,持续开展各项活动。杭州市每年召开一次全市规模的“杭州丝绸与女装发展工作会议”,有总结、有表彰、有动员、有布置。杭州市丝绸与女装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研究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年度工作目标的实施,策划品牌宣传、大赛评奖等重大活动。常熟市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纺织服装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服装企业设备投入、科技创新和创牌等进行政策性扶持。据统计,近三年,常熟市共有230多家企业得到政策性资金支持,其中设备投资贴息项目53个。为鼓励服装企业技术改造,2009年专门明确对服装企业设备投资项目贴息额度在原贴息基础上增加10%,为推动服装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